剧情介绍
“他作为成长中的行走者和赶路人,探寻和求索他自我的生存方程式,以灵性的话语与修辞,关注人间万象,记写了他的人生与诗歌之路,高扬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为我们演绎和留存了他生命的曲线和心灵的轨迹。也因此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意空间和个性化的艺术风致。”这是著名诗评家苗雨时先生对青年诗人莫日根及其诗歌作品的评价。
近日,廊坊诗人莫日根的最新诗集《方程式下的行走》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集收录诗歌140余首,汇集了莫日根五年来创作的诗歌精品,也是他个人的第四部著作。诗集以哲学的思维、艺术的视角阐释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阶段必须经历的艰辛和收获。
莫日根,本名刘涛,为70后达斡尔族诗人,现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少数民族班学员,河北文学院第十二届合同制作家。历史专业出身的莫日根,思想的触角中总是带着理性的自我批判,对于成长中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会用克制和鞭笞的诗歌语言予以呈现,不断地在寻找人生的一些答案,也受到了业内很多人士的好评。
这部诗集分为“从人间看自己”、“雨中的我在赶路”、“陌生的比喻词”、“影子流进她们的身体”四个部分,表达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呈现的四个层次。
“从人间看自己”:跳出自己来认识自己,这是一个人做事成事的根本,只有了解了自己,懂得自己的优劣和长短,才能坚守内心的一些东西,知道哪些该去放弃,哪些该去争取,哪些可以归属,哪些只能拒绝。“雨中的我在赶路”,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常态,我们的行走都是在暴风骤雨中,都是迎着艰难和未知,但我们不能因此放慢速度,我们还要去“赶路”,因为停下来或者慢下来,那些其他的路人、同伴就会超过去。风雨不会消失,但我们的勇气是分级的。“陌生的比喻词”:诠释的是,一个人如何在人群中展现自己,是在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后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谁都躲避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不管别人怎么来形容自己,我们都感觉那不是自己,都是陌生的。我们自己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但也会发现,常常是情非所以、词不达意、不能如愿,什么样的表达都代表不了真实的自己,但是我们还要选择陌生或者尽量接近自己的词汇。“影子流入她们的身体”,“她们”并不代表具体的人,而是的柔软、轻盈的事物。诗人认为当人生经过上述三个部分的过程,一个人的印记才能留在万物之中,才能被人记住,而后落到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生活的本真、朴素、纯粹之中,爱和感动便显得异常的珍贵。
莫日根说,“人活着都是在遵循着某些规则,或是教理,或是主义,或是自我的哲学,或是业已养成的习惯,总之,我们不能靠意识流维持生命,这些规则就如同数学或物理学里的方程式,架构着逻辑性,但是又有不同的元素变化着注入,结果很多,结论又很相似。”这就是这本与众不同的诗集的创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