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4月读书节开始,图书馆推出了“sufe领读者”活动。该活动得到了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sufers的积极参与,目前已陆续推出12期,并仍将继续推出,期待更多的sufer加入我们,自主阅读,共同分享!本期“sufe领读者”为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的李晨煜同学,其读书心得主题为:历史与欲望的可能性——读宇文所安《追忆》。
欲望与历史的可能性
——读宇文所安《追忆》
李晨煜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宇文所安,或斯蒂芬·欧文(stephen owen),一个任何对唐诗感兴趣的人都不会陌生的名字:他在耶鲁大学东亚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与韩南、李欧梵、王德威并称哈佛中国文学研究四大家,论著颇丰。
《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重现》,毫无疑问是宇文所安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如同他的耶鲁同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三年后创作的《影响的焦虑》)。这本书采用了散文(essay)而非学院风浓厚的论文文体,研究取向也不同于中国学者所热衷的脉络梳理与谱系构建,而是将中国古典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观照其中的创作者如何利用文学资源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从而承前启后,表述他们独属的时代精神。换句话说,宇文的方法论接近于文学与文化批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内部批评——但他的批评同样是建立在极其深厚的文本细读之上的。
丰富的视角定能对任何一位汉语母语读者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无需多言,我想直接进入内容的探讨,主要是从本书的导论出发——一份提纲挈领式的序言。在本书的导论中,宇文所安敏锐地指出了横亘于中西两种文学传统中的认知形态鸿沟:
如果说,在西方传统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真实上,那么,在中国传统里,与它们大致相同的,是往事所起的作用和拥有的力量。
鸿沟的存在吸引文学主体的探寻,而文学的生命力也得以诞生。宇文试图进一步向两种鸿沟的深处窥探:毫无疑问,鸿沟的概念暗示了摹仿者/记忆者抵达被摹仿者/被记忆者的不可能,这必是一场无尽的旅程:无论对于哪一类文学传统的践行者而言。
但不同的文学传统面对鸿沟的方式却是殊异的。在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摹仿物与被摹仿物之间的鸿沟,把真实划分成两个迥然不同的层次。”这里的表述,清晰地说明了西方思维中构造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冲动;然而,宇文眼中的西方文学并非彻底倒向柏拉图主义。相反地,不同层次的真实都被赋予了“圆整”的可能性:艺术品并不与现实世界“混为一体”,也就意味着“正是这种自成一体的状态,这种艺术品内在的生命力,使得它能够脱离历史而自立”。
然而,中国古典文学中记忆的鸿沟却并不给予个别对象完整的可能,“要想完整,就得借助于恢复某种整体。”与前文一样,对整体性的诉求也折射了中国思维中对统一与完整某种深沉的渴望,而“记忆的文学是追溯既往的文学,它目不转睛地凝视往事,尽力要扩展自身,填补围绕在残存四周的空白”。敏感的读者可以体会到,宇文所安在这里描绘的运动事实上暗合了早期中国宇宙论的哲学倾向:换句话说,早期中国的精神与想象空间拓张正是通过负载记忆的文学扩展实现的。
在短短不到一页的篇幅叙述中,宇文所安借助西方文学传统勾勒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廓,再将自身的文明思维形态深绘进中国古典文学的面容,这种“绘画”式的文学批评模式,在我看来,是十分高超且精妙的,是现代文学批评者的一种自觉。
然而,读者一旦陷入宇文所安的迷楼之中,便会容易随他一同走进某一条栈道中。“对不朽的期望”,在宇文看来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全书的前四篇紧扣着这一主题展开,它们自身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作为实物,同时也是中国人熟悉的怀古意象的黍稷,石碑,骨骸引起的具体回忆行为,然后回忆的行为在城市与断片两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性存在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与思辨。回忆者发现了自己的回忆行为,在城市包含的盛衰性与断片暗示的残整性中直面时间,一种自觉的历史意识在文学中诞生了。
如果宇文所安的写作结束于此,那么这本书或许会成为一本更紧致与完整的作品,他笔下那种回忆唤起的文学运动将与他的写作一同抵达互相映证的和谐。然而,宇文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继续“非京城诗人”的书写,在主导性的“怀古”主题之外,深入具体的作者内心活动,探究他/她们复杂又隐秘的个人欲望。
欲望,在《追忆》这本书中,是一种掩盖在回忆面纱之下的真实,是全书的核心视角。宇文所安似乎对欲望这一概念充满执着,他在其中试图找寻统一个体创作与整体文学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尝试在书的后四篇并没有彻底完成。值得多说的是,宇文在三年后便创作了《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深入挖掘了中西方诗歌中的欲望主题,然而这一后话也暗示了前一种尝试的困难:欲望之镜可以用于中西文学的对比,却无法实现中国古典文学自身的统一。
特别是在《追忆》第五篇中,宇文对李清照撰写《金石录》后序的全过程心理变化做出了极其精微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似乎也成为了那一个被“回忆的引诱力所攫取”的女诗人与妻子,为“狂热的爱”所感染。这一篇广受好评,虽然不免有过度解释与揣测的批评。我无意做一个仲裁,但希望指出一点:宇文所安的着重点开始从“不朽”(历史)向“期望”(欲望)转移,后者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或许诞生于现代精神分析的概念,将其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批评必然有些抵牾之处,我们希冀的只能是读者头脑的清明与开放。
或许可以说,《追忆》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话语中的同义词是《历史的欲望》——这是我喜欢的诗人张枣的一部组诗的名字。在第四篇“断片”中,宇文巧妙地通过李贺的《长平箭头歌》来阐释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沉默的美学”。宇文的选材非常精妙,因为李贺自身的心理矛盾与消解矛盾的欲望是我们所熟悉的,而他的诗歌,正如宇文所说,是残片的集聚物,“价值的集聚物”。这样的一个诗人,我们从他出发可以走进另一条路径:在名篇《苦昼短》中,诗鬼以嘲讽的语调说到“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表达出了一种在时间面前无可遁逃的无力感,这种感觉在他一系列最知名的作品(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将进酒》《苏小小墓》等)中不断被重复:历史站在不可企及的距离上对诗人冷眼相看,对人类的命运毫无怜悯;而人们想象的历史拥有不可违逆的意志,这也是欲望的另一种运作方式:恐惧,或者同样以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暗恐。
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宇文所安的这本书提出一个问题:
究竟是追忆行为本身充满了诱惑,还是追忆这一行为所唤起与展现的历史感,在无限可能的事件结构与肌理扩张的过程中,无可抗拒地吸引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朝圣者?“时间”与“历史”细微却意义重大的差异,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言说自身?历史,又是否是被言说的欲望?这些问题,在我阅读之后的脑海里无法消释。
一篇短文无法涵盖《追忆》中包含的丰富内容与洞见。对于习惯了传统古典批评的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毫无疑问能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本文是基于我对宇文所安作品的个人理解(我希望没有理解偏差过多),提出的结论也并不对这本书构成真正的批评:它只是提供一种可替代的理解,帮助生长于中国古典传统中的读者体味到一些独特的滋味。
书
目
推
荐
上矩形
书名:《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作者:宇文所安
索书号:i206.2/y746(3)
馆藏地:中文图书借阅室(三楼)
书名:《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作者:宇文所安
索书号:i106.2/y746
馆藏地:中文图书借阅室(三楼)
书名:《古典诗的现代性》
作者:江弱水
索书号:i207.227.2/j325
馆藏地:中文图书借阅室(三楼)
下矩形
领读者风采
李晨煜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sufe领读者”招募
●●●●
如果,你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分享,
那么,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我们!
(内含福利)
添加微信号时请注明姓名和学院,否则不予通过,谢谢配合!同时欢迎读者来稿,分享你眼中的图书馆,一起发现“不一样的图书馆”。文本、图片、推文、视频、h5演示……你的表达方式,我们都要!稿件一经采用,即送精美大礼包!投稿邮箱:zhou.li @sufe.edu.cn
剧情片欲望迷宫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欲望迷宫剧照,欲望迷宫hdbd高清版,欲望迷宫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欲望迷宫》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