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圣体》由亚历山德拉·康涅兹娜,伊莱扎·莱辛姆波,托马斯·兹代克,卢卡斯·辛拉特,玛尔塔·瓦尔代拉,托马斯·洛索,Bartosz Bielenia,Barbara Kurzaj,赖塞科·利希塔,Zdzislaw 主演,又名 另类神父代理人(台) / Corpus Christi / Boze Cialo,是导演扬·科马萨2019年的电影,全片时长116分钟,这部电影豆瓣的评分是7.7分,电影算的上是精良了,电影主要是把故事讲好,而这部电影做的就很好。本站推荐度为高,喜欢看高分高质量的电影的同学可以说十分适合你,赶紧去看看吧
网友胤祥的评价是5颗星
#49th IFFR# Voice-Limelight.威尼斯日+多伦多→奥斯卡,[修女艾达]的配置!相当可以的片子,奥斯卡提名妥妥的,至少也是柏林主竞赛的水准(怎么就掉到威尼斯日了……)。主题是“上帝通过各种形式与我们对话”,这个半吊子年轻神父的“freestyle”弥撒还真是不错呢。A故事比较容易预期走向也没什么惊喜(而且还是个道德焦虑式的故事结构,但一点儿都不道德焦虑也是太棒了),但B故事(解决小镇车祸悲剧)写得相当好,成就成在这里。恰巧处理得是后冷战东欧国家之“无主的空间”问题(跟[聋哑部落][秘密原料]要连起来看),后来读到资料说是波兰总统坠机的隐喻,那就干脆加一星吧。
网友probe的评价是4颗星
涵义挺丰富,悬疑的类型因素也有效融入了人性反思的主题。既可以从宗教外的立场视角来反思形式化的天主教文化是否真的是引导与解救人灵魂的出路,甚或成了人性虚伪愚昧的庇护所?也可以从天主教语言结构内,通过男主角的自我践行与耶稣进行对照,把宗教概念与主客体对象通过此片来重新定义,以达到一种内部归正的目的意义。结局决斗的手持长镜头设计的挺巧妙,很有逼真感,男主最后拖着伤体的迷惘灵魂也意味深长,人性与信仰的角力还远没有分出胜负。
网友brennteiskalt的评价是4颗星
风格硬朗稳健的《基督圣体》展现了后宗教时代对信仰问题的思考。影片的AB两条线都是俗套,但这不是问题,它的重点和力道在两条线索之间静默的段落,隐隐地浮现出信仰的力量。大家都知道,是人创造了神,而宗教这个谎言却能真切地解决人的问题,而背后的真相反倒丑陋而令人唾弃。小镇上的人围着事故造出了许多的解释版本,而男主角正是在夹缝中、在人与神之间艰难前进的基督形象。因此影片提出了反教条主义的解决措施,回归到人的身上来,让他在干尽所有的人事之后,以一具纯粹人的肉体获得了神性。这也许是21世纪下宗教的最好出路。
网友Michele的评价是3颗星
7.0 带有现实主义思考及批判的片子,是否真实题材改编还未求证,对于波兰天主教国教国家来说这种疏于管理的神职空降一个堂被本堂要求牧灵是有可能的。假神父用社会经验的另一种思路的牧灵的可行性带来新的气象,与女主合力解决社区共融问题的过程中是否重新认识自我有待商榷,但获得真相过程是令人惊喜,女主母亲类似国内北方堂口会长的职务,掌握堂口话语权,但决定权还在本堂神父,最终落在了丹尼尔解决了社区共融之后他与社会的共融和谐在哪里?仍旧面对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迷茫。导演讽刺了众人的伪善及坦然,波兰历史上面对着俄国人、纳粹侵略(修女艾达中面对犹太人的态度)共产文化及天主教会的影响,一直寻求一个民族的共识,还是那句话,事情总会变得复杂,但不会太坏。
网友幽灵不会哭的评价是4颗星
4.5作为一部宗教电影却将宗教变为了配角,上帝最后的退场与主人公在血腥格斗中幸存告诉观众抗争的意义,宗教只是工具,他利用宗教让村民放下偏见接纳“杀人犯”,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固执地活着,最后年轻女孩的离去也是抗争的逃离,如果这个社会不能让人变得更好,不能让善良存在,同流合污是简单,而抗争则是勇敢的选择,头破血流、脱下那虚伪的服装,我们都需要诚实地面对自我,女人最后说出了真相,也放下了恐惧、仇恨、嫉妒和疯狂,但世界上的恐惧、仇恨、嫉妒和疯狂却不会消失,男主角拯救了村民,却无法改变少管所,所以结尾的索多玛之火掩盖了这些丑陋,导演聪明地将一个冒充神父的戏剧性的故事延伸向更加广泛的现实,爱与希望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安放?如何在一个人的身上安放?如何在一群人的身上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