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最近呢,有很多质量很好的新剧出来,基本每部都是评分高,话题多,大家看着也很过瘾。
而我们桃桃淘电影呢,近期也陆陆续续推荐了很多新开播的新剧,不知道,大家都有没有去看呢。
如果之前推荐的大家都看完了,那么,今天就再推荐一部吧。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这部韩剧,叫做《产后调理院》。同样是一部豆瓣高分剧,而且,很有话题性哦!
因为,本剧聚焦的是女性从生育到产后调养,适应身体与身份以及心理转变的过程。
不得不说,如今韩剧现实题材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维度,而且细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早前大热的《天空之城》,关注富家太太们为子女教育的竞争与博弈;
顶流加盟的《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聚焦现代社会的精神与心理问题;
《请输入搜索词www》讲述女性商战,新近的《启动了》挖掘青年创业背后的秘辛。
而这部《产后调理院》,则将视角对准了女性生育与育后调理的话题。
很细分,却又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话题。
对于身为职业女性和高龄产妇的女主吴贤真来说,生育是一段极其尴尬的经历。
从怀孕到临盆,再到育后的护理与适应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次社会性死亡的时刻。
吴贤真从读书的时候一路拼杀,到快四十岁的时候终于混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常务,在就职的同一天,她得知了自己怀孕的消息。
高龄对产妇来说,本来就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吴贤真在工作上的狠劲,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预产期还剩两天,她挺着大肚子追见一位重要的客户,一番流畅缜密的讲解之后,成功拿下了客户。
对方一高兴,表示这份合同就当作送给贤真生子的礼物。还没来得及签字,羊水就顺着腿流了下来,在场所有人脸上无不写着大写的尴尬。
身经百战的贤真瞬间力挽狂澜,解释说,宝宝听到这份礼物,着急着想出来。然后将工作转交给同事,淡定地告知医院羊水破了。
电话那头,护士面对贤真如此冷静的状态,用一副难以置信的口吻问到:您是患者本人吗?
可遭遇产前阵痛,稳如贤真,也无法继续保持得体了。
她在病床上嚎得撕心裂肺,好不容易等到医生巡房,没想到对方带着一帮男实习医生来内诊。
产妇一边痛得哇哇叫,医生们却不紧不慢地一个接着一个伸手测量宫口开到几指,直到贤真一顿狮吼吓跑对方,哈哈哈哈哈太真实了有没有?
生过孩子,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终于恢复了体力能走动走动,贤真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如果育后持续不排尿,就得靠插尿管来辅助,这又是另一个恐怖故事了:
插管的过程极其痛苦,贤真隔着墙都能听到隔壁房间孕妇插尿管时的惨叫。
尿不出来是生理问题,尿出来又要面临面子问题。
一群人挤在狭窄的电梯里,旁边一位同样刚生完孩子的美丽少妇,居然在电梯里遭遇了小便失禁。
不过趁其他人还没发觉,她就及时下了电梯,剩下的一片狼籍则成功嫁祸给了贤真。
最倒霉的是,当电梯门重新打开,门后挤满了前来探望的同事和下属。
看着地上一滩不明的黄色液体,员工们的笑容瞬间凝固,贤真恨不得在一秒钟内学会隐身。
很少有作品会将生育过程中产妇遭受的羞耻感展现出来,《产后调理院》用喜剧的戏谑方式,通过贤真的经历讲述出足以让大部分产妇产生共鸣的噩梦般的过程。
我们笑着审视她们的尴尬与狼狈,但在幽默的片段背后,有着更严肃的思考——分娩和生育的过程对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升级成为母亲,一定意味着幸福吗?
结婚生子,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童话一般都以这句话结尾。
现实中,生孩子也往往与喜悦、美满这些词汇关联。
可对女性来说,生育过程的现实经历与想象中的美好,存在中太多出入。
比如,身体虚弱地躺在产房,第一次见到孩子时,心里跃然而出的,不是“哇,好可爱”,而是——
又比如,孩子出生后吸引了老公和公婆们所有的关注,产妇在一旁几近虚脱,嘴唇到干裂都没人能贴心地递口水喝;
以及,怀胎十月喝不到心心念念的咖啡和酒,但生完之后仍然要忌口,买杯咖啡像做贼一样,在医院里跟家人打游击:
是的,怀孕与分娩只是生育过程的第一步,在这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选择与挑战在后面等待着。
《请回答1988》里最出圈的一句话,是德善父亲的那句台词: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对于所有父母来说,成为父母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产后护理院》中,贤真和老公同样面临着学习的难题。
孩子号啕大哭时的手足无措,喂奶时的有心无力,面对身材走样和发际线告急等等灾难反应的无所适从。
最有趣的,是夫妻俩带着孩子出院,从病房走到停车场的短短距离,被拍成了一部灾难大片。
仿佛身边的世界充满了致命的细菌,不留神接触到,孩子就会危在旦夕。
很夸张,但也很真实。
在成为父母的新生活里,贤真和老公也变成了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对新身份与新世界充满慌张、困惑与恐惧,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适应与学习。
而产后调理院,除了为产妇提供调理与修养的服务,还更像是一所针对新手父母的学校,帮助他们实现生活与身份的过渡和平衡。
当然,这所学院里存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一方崇尚自然主义母乳喂养,一方坚持奶粉喂养也没什么伤害;
一方赞扬全职母亲的伟大与牺牲,一方秉持职业女性兼顾事业与家庭同样不易。
产后护理院,在保养、喂奶、健身、修养种种日常之外,抛出了另一重思考:优秀的母亲,到底具备怎样的标准?
剧集的故事从产妇个体的经历,由此也延展出社会意义层面上的探讨。母亲除了在家庭中担当重要角色,也背负着社会道德与责任的期待。
剧中,看似宁静、温馨、体贴的产后护理院,其实也存在一条血淋淋的鄙视链。人们根据这种期待,在前来调理的母亲中划分出三六九等。
这个分级还玩了一把《雪国列车》的梗。
坐头等舱的是生育多胎、坚持母乳,全职照顾孩子,把家庭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她们享受绝大部分母亲的敬仰与爱戴,身边挤满了寻求育子良方的仰慕者。
吊车尾的,则是贤真代表的——高龄产妇、职业女性,同时对哺乳与养育孩子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
“孩子至上”,成为母亲间不成文的金科玉律。
产后护理院名义上是给产妇开设的休养院,但这里真正重要的,却是宝宝们。
妈妈们仿佛是为了孩子才存在的,她们的个人印记被完全抹消,连名字都不被关注,彼此之间直呼“xx妈妈”。
这种状态,直到一位年轻母亲的入住,才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挑染着彩发,露着大长腿的李露多走进调理院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护士,她的孩子从此以后只喂奶粉就好了。
其他妈妈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这位坏母亲的形象也在瞬间确立了。
母乳与奶粉之争,小到能引发家庭关系的破裂,大到在全球燃起纷争。
双方各执一词,而处于中间派的贤真,则面临着如何取舍的选择。
这个问题背后,藏的是身为母亲和身为独立个体的撕裂与冲突。
母乳似乎更让人放心,也能增加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度,更重要的,像角色提到的,喂母乳同样也是为了防止未来对孩子的愧疚感。
当宝宝长大后,如果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妈妈是不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就母乳喂养了!
但天知道,当初选择母乳喂养,是不是孩子的身体就一定会更强健?
而奶粉喂养,对母亲来说更轻松。不用像奶牛一样,不是在挤奶,就是为挤奶做准备。
每天熬夜精神不佳,还要为了奶水营养坚持忌口,同样是剧中角色提到的:
母亲不快乐地挤出的奶,和母牛在牧场上快乐产下的奶,到底哪个对孩子来说,才是更好的呢?
其实这些问题并没有定论,更多关乎个人在认知与实际生活层面上的选择。但社会总是会将一种压倒性的观念强加于母亲身上,每一个像贤真一样的新手妈妈,都难免会遇到“生育正确”的困扰。
而在这些所谓“正确”观念的引导和影响下,或许很多人也像贤真一样,产生出“做什么都做不好”,以及“不被任何人需要”的抑郁情绪吧。
同样,喜得贵子与千金中的那个“喜”字,不也是在社会裹挟下,妈妈们必须拥有的情绪吗?
身为妈妈,必须要感到幸福,不能产生任何消极的想法,否则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但事实上,除了喜悦,那些耻辱、挣扎、无措也会随同成为母亲的过程一起到来。
而承认自己真实的情绪与能力,不该受到指摘与谴责。
相比于树立观点,《产后调理院》更多是在展现现今生育环境的现状。
它无意于教导新手妈妈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试图告诉大家,在生孩子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故事黑色幽默的笔触下固然存在一些批判现实的尖锐锋芒,但对于女性角色描绘刻画,本身还是抱以柔和与善意的立场。
剧中两种观念有再大的冲突,妈妈们在面对同一道难关时,还是会坐在一起想办法度过,这或许也是剧集想传递出的来自女性的温暖与力量吧。
值得一提的是,《产后调理院》不只是一部女性限定剧,也值得所有男性观众的关注。
通过这部剧集,男观众们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在生育背后女性面临的压力与抉择。
女性主义题材的立意,不一定意味着批判与谴责,更多时候是为了理解与沟通,透过对方的立场重新看待同一个问题,打破性别认知的壁垒与屏障。
《产后调理院》同样没有激化性别间的对立,故事用一定篇幅,讲述新生儿家庭中,丈夫们的种种遭遇,特别是为新手爸爸们提供了一份产后求生指南:
比如,要穿颜色柔和不刺眼的衣服;
和妻子相处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还有喂奶以及挑选婴儿用品等等实用小技巧:
可以说非常实用了。
《产后调理院》目前播出了四集,喜剧之外,它和绝大多数韩剧一样,在故事中融入了许多悬疑元素——平和的调养院内,其实潜藏着许多秘密和阴谋。
剧集每集结尾都会抛出一个新的悬念,勾着人继续追下去。不得不说,这招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十分受用啊!
如果你最近正发愁剧荒,不妨一起入股看看,真心不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