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长庆会盟”,该年十月癸酉,唐朝宰相、大臣等17人与吐蕃使者会盟于长安西郊,订立盟约。
次年,唐朝又派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为赴蕃会盟使,与吐蕃赴唐会盟使论纳罗等人同赴吐蕃再盟。赤祖德赞在藏河北川(即今墨竹工卡一带)设坛建帐,吐蕃钵阐布贝吉云丹、大论尚绮心儿等人与唐使复盟。
长庆三年(823),将盟文刻石立碑。此次会盟目的在于使唐蕃永久和好息兵,再次明确唐蕃双方以各自实际控制区域为界,并商定了有关“通传”、“交马”、“捉生”等方面所须遵守的原则,规定了违约行为处理办法。
“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封谋境”
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不仅基本上结束了唐蕃之间长期对峙、战争不断的局面,而且为藏汉友好交流开辟了新的前景。
此后唐蕃双方不断相互遣使往来,基本上再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和回鹘、南诏的关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进而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吐蕃主动与唐朝举行会盟与当时唐、吐蕃、回鹘、南诏几个政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密切相关。自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趁机大举入侵,占领了河陇西域之地,并频繁进攻关中地区,一度还占领了长安,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唐德宗宰相李泌提出北和回鹘,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抗击吐蕃的建议,最终为德宗采纳。贞元三年(787)八月,唐以咸安公主嫁回鹘可汗,回鹘得唐公主:
“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
贞元七年(791)回鹘败吐蕃于灵州,并与吐蕃争夺北庭。贞元十三年(797)回鹘再次击败吐蕃于凉州。元和八年(813)冬十月,回鹘发兵度碛南,自柳谷西击吐蕃。
唐蕃长庆会盟之前,吐蕃得知唐朝将嫁太和公主于回鹘时,曾出兵拦截,回鹘便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吐蕃在向川滇地区扩张中,在金沙江畔铁桥城置神川都督府,以管理“麽些蛮”等部。蒙舍诏皮逻阁即位时,洱海地区各诏除蒙舍诏和蒙巂诏外都为吐蕃所控制,开元二十一年(733)皮逻阁也曾亲至吐蕃向赤德祖赞致礼,请求支持。
南诏王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完成了对六诏的统一,但由于唐朝处置失当,边臣昏庸狂妄,南诏王阁逻凤降附吐蕃。天宝十载(751)在吐蕃军队支援下,阁逻凤大败唐将鲜于仲通。翌年,吐蕃封阁逻凤为“赞普钟”(钟,吐蕃语,意为弟),给金印,号“东帝”,阁逻凤改元赞普钟元年,正式与吐蕃结盟。
此后南诏又在吐蕃支援下再败唐军,并趁安史之乱爆发与吐蕃联兵夺取唐朝巂州、会同、台登、昆明等地,威胁成都。阁逻凤之孙异牟寻即南诏王位后,吐蕃、南诏合兵进攻西川失利,吐蕃因此迁怒于南诏,改封异牟寻为日东王,由“赞普钟南国大诏”下降到普通王的臣属地位,并不断加重对南诏的军事征调和赋役剥削。
异牟寻不堪忍受吐蕃压迫,与唐西川节度使韦皋联络弃蕃投唐。贞元十年(794),异牟寻与韦皋合兵破吐蕃于神川,唐朝派使进入南诏册封异牟寻,恢复了友好关系。
弃蕃投唐后,南诏多次与唐朝联合进攻吐蕃。贞元十一年(795),南诏攻取吐蕃昆明城(在今四川盐源)。十七年(801),唐、南诏合兵破吐蕃于雅州,又围维州及昆明城。十八年,吐蕃内大相论莽热率兵10万来解维州之围,韦皋擒论莽热献于长安。韦皋与异牟寻联兵进击吐蕃,取得了重大战果,将吐蕃基本上驱逐出今云南地区,使唐蕃清水会盟确立的界河(大渡河)成为唐朝的内河。
此后一直到唐蕃长庆会盟之前南诏仍然采取联唐抗蕃策略,由于唐朝“北和回鹘,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抗击吐蕃的战略奏效,吐蕃四面受敌,处于被动地位,故此不得不主动向唐朝提出会盟罢兵。
《资治通鉴》记载:“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而唐朝国力衰退,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朝官与宦官之间斗争加剧,也无力再战,同意和解,双方遂举行了长庆会盟。在长庆会盟后,唐朝“北和回鹘,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抗击吐蕃的战略也随之解体,吐蕃和回鹘、南诏的关系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唐朝与吐蕃缔结盟约后,吐蕃随即得以抽调东线兵力进攻回鹘,在进讨回鹘取得一定战果后,吐蕃与回鹘也缔结盟约,宣布和解。
“是岁,尚绮心儿以兵击回鹘、党项,小相尚设塔率众三万牧马木兰梁”。
英藏敦煌文书千佛洞祈愿文记载:
“某些显贵的国家大臣,即大论尚绮心儿两位来这里执掌政权。包括唐朝、突厥、南诏等国家。后来他们因不服统治而进行了冒险和反抗,最终他们的希望破灭了。……边境诸国皆敬畏地听命于吐蕃赞普及其大臣。诸国间签定了大和盟约。”“奉敕建立寺庙的地址,选定于德噶玉园的和平川上。此为三个大国两年一轮的会盟处,在此曾奠定了伟大基业。”
该祈愿文中记载了当时的吐蕃赞普为赤祖德赞,这表明其写作时间是在唐蕃长庆会盟之后。文中的突厥即指回鹘,其时吐蕃与唐、回鹘、南诏都签订了盟约,故而吐蕃河陇地区瓜州、凉州、雅莫塘节度使等官员在雅莫塘地区的德噶玉园寺发愿庆祝。敦煌汉文文书也记载了吐蕃曾与唐、回鹘订立盟约,和解罢兵。
《大蕃古沙州行人三部落兼防御兵马行营留后大监军使论董勃藏修伽蓝功德记》云:“皇考君、论乞利陁欻临波,任宰相幕府兼度支使,专知蕃、汉、迴纥三国盟誓,得使三国和好,委任机密,勋绩有殊,授大银告身。”
该功德记写于820年以后,吐蕃官员论乞利陁欻临波任宰相(指大尚论尚绮心儿和尚塔藏)幕府兼度支使,参与了长庆年间吐蕃与唐、回鹘的会盟,并因功获授大银告身,此后该人之子论董勃藏则担任了吐蕃沙州军政长官节儿监军。
唐蕃长庆会盟后不久,吐蕃又与回鹘在823年达成了和解,此时的回鹘可汗为崇德可汗,接下来一直到回鹘汗国崩溃的十几年时间里,二者之间未发生战事,保持和平。法藏《没收叛乱者粮食支出帐单》记载:
尚书之使者,突厥新王……主仆四人自住地至沙州之粥金共拨出二驮五蕃升。……尚书牒文给茅格噶十驮。
这个尚书就是指吐蕃东道节度使,由吐蕃宰相(大尚论)担任,总制河陇、青海等地。唐人将宰相称为尚书令,吐蕃沿用了这一称谓,在敦煌汉文文书中吐蕃东道节度使也被称为尚书令,简称尚书。
该文书年代应该是在唐蕃长庆会盟之后。当时吐蕃与回鹘汗国也在东道节度使所辖雅莫塘地区的德噶玉园进行了会盟和好,东道节度使的驻节之地也在属于雅莫塘地区的河州。吐蕃方面主持会盟的大论尚绮心儿(赤松杰)和大论尚塔藏(拉桑藏)中有一人担任东道节度使,所以吐蕃东道节度使与其辖境相邻的北方回鹘汗国可汗自然也有通使关系,而回鹘汗国出使吐蕃王廷的使者也必须先经过东道节度使辖区然后再前往吐蕃国都逻些。
这个回鹘新可汗有可能是昭礼可汗,该人于825年即位,为在823年与吐蕃进行和好会盟的崇德可汗之弟,当然也可能是其后的某位回鹘可汗。
而汉文史料同样也显示了赤德松赞时期吐蕃与回鹘有联络的迹象。元和六年(811),保义可汗请婚于唐朝,唐朝不予回复,回鹘派遣三千骑至鸊鵜泉给唐朝施加压力,礼部尚书李绛上书称:
“今回鹘不市马,若与吐蕃结约解仇,则将臣闭壁惮战,边人拱手受祸……臣谓宜听其婚,使守蕃礼,所谓三利也。”
主张应回鹘之请,与之和亲。元和七年(812),唐使张茂宣出使回鹘,《张茂宣墓志》称:
“时虏之酋长方肆傲慢,公抗节直近,谕之以礼义,以三寸舌挫十万虏,虏于是屈膝受诏,遣使纳贡,来与公俱。”
回鹘之所以公然对唐朝边境派军施加压力,态度傲慢,应该同其与吐蕃联络交好有关。故此敦煌藏文文书《没收叛乱者粮食支出帐单》中的回鹘新可汗也有可能是805年即位的滕里野合俱录毘伽可汗或808年即位的保义可汗,此时正是吐蕃赞普赤德松赞执政时期(798—815)。
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崩溃,末代可汗廅馺特勒被杀,一部分西迁回鹘投附了吐蕃,投奔吐蕃的回鹘余部应当被安置在河西走廊北部一带,成为后来甘州回鹘政权的前身。
“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回鹘诸部逃散。其相馺职、特勒厐等十五部西奔葛罗禄,一支奔吐蕃,一支奔安西。”
在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和南诏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前不少史料都记载了吐蕃在与唐、回鹘会盟的同时同南诏也进行了会盟和解。证明了南诏也与吐蕃进行了会盟,参加吐蕃与唐、回鹘、南诏三方同时修好和解的外交活动。吐蕃政权在基本退出今云南地区后仍然与南诏接境,保持着接触。
长庆三年(823)南诏国主劝利卒,弟劝丰祐立,此时唐朝西川节度使为杜元颖。《新唐书·杜元颖传》记载该人治蜀无方,只知横征暴敛百姓以邀宠固幸,使得边军给养发生困难,被迫寇掠南诏边境以自给,遂给南诏以可乘之机。
太和三年(829)冬,南诏王命清平官王嵯巅寇蜀。《旧唐书·杜元颖传》记载:
“太和三年,南诏蛮攻陷戎、巂等州,径犯成都,兵及城下一无备拟……蛮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方还,蛮驱蜀人至大渡河,谓之曰:‘此南吾境,放尔哭别乡国。’数万士女,一时恸哭,风日为之惨凄。哭已,赴水而死者千余,怨毒之气,累年不息。”
南诏寇蜀给西川地区造成了极大破坏,数万百姓被掠至南诏。随后李德裕担任西川节度使,他上任后采取措施整顿军备,励精图治,蜀中局面得到改善。《资治通鉴》载:
“(李)德裕奏启郑滑五百人、陈许千人以镇蜀,且言:‘……况闻南诏以所掠蜀人二千及金帛贿吐蕃,若使二虏知蜀虚实,联兵入寇,诚可深忧。……’”
这就表明此时南诏已与吐蕃达成和解,并将太和三年掳掠的一部分蜀人和金帛用来贿赂吐蕃,以取得其支持,二者已开始联手对抗唐朝。
南诏与吐蕃会盟言和的时间也应是在唐蕃长庆会盟后不久,会盟地点应该在位于西南地区的吐蕃、南诏的边境一带,而不在吐蕃与唐、回鹘会盟的吐蕃雅莫塘节度使辖境内的德噶玉园。随着唐朝联结回鹘、南诏以抗击吐蕃战略的解体,吐蕃与回鹘和南诏都会盟修好,四方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南诏一直保持着对吐蕃的臣属关系。《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咸通十四年(873),南诏攻蜀,遣使致书剑南节度使牛丛,言将假道入朝,牛丛回书责之云:
“尔祖尝奴事西蕃,为尔仇家,今顾臣之,何恩仇之戾邪?”
当时吐蕃国内爆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朝已经分裂解体,分为微松和云丹两个政权体系,二者互相争斗,其中云丹一派占据着逻些及其周边地区,靠近唐朝和南诏辖境,微松一派占领着今西藏山南地区,而南诏仍然对吐蕃保持着臣属关系没有改变,南诏应该是对云丹一派保持臣属关系。
南诏自皮逻阁、阁逻凤时期就投附吐蕃,吐蕃的政治、军事制度很多为南诏所借鉴。在南诏弃蕃投唐后,这些影响仍然存在。唐蕃长庆会盟后,南诏再度依附吐蕃,吐蕃制度又进一步对南诏产生影响。当时南诏的行政建制、告身、大虫皮制度等都与吐蕃有相似之处。
吐蕃与唐、回鹘、南诏和解后,对会盟四方各自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吐蕃此后大力崇佛,在全国推广宣传佛教经义,组织民众抄写佛经,王廷召集僧侣编订佛经目录,还组织民众给予佛教寺院许多布施供养,官府同样也给予佛教寺院许多布施,激化了国内矛盾,最终导致吐蕃王朝的崩溃。
唐朝维州之议是长庆会盟之后唐蕃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资治通鉴》中文宗太和五年条载吐蕃维州守将率众降唐,唐廷内部李德裕、牛僧儒等人对如何应对此事展开争论:
“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尽帅其众奔成都;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庚申,具申奏状……事下尚书省,集百官议,皆请如德裕策。”
牛僧孺则认为应该遵守与吐蕃的和约,归还维州。如果不归还则失信于吐蕃,会招来吐蕃大军进攻关中,直接威胁长安:
“养马蔚茹川,上平凉阪,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此时西南数千里外,得百维州,何所用之!徒弃诚信,有害无利。此匹夫所不为,况天子乎!”
文宗采纳牛僧孺意见,下诏命令李德裕将维州城归还吐蕃,并将悉怛谋及与其一起投唐的部下都交给吐蕃。
“吐蕃尽诛之于境上,极其惨酷。德裕由是怨僧孺益深……冬,十月,戊寅,李德裕奏南诏寇嶲州,陷三县。”
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率众降唐,这是唐蕃关系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唐朝内部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存在很大争议,并因涉及牛李党争而引人注目。维州为剑南入蕃门户,战略要地,吐蕃为夺取维州曾煞费苦心。
“其州南界江阳……是西蜀控吐蕃之要地。至德后,河、陇陷蕃,唯此州尚存。吐蕃利其险要,将妇人嫁与此城阍者,二十年后,妇人生二子成长。及蕃兵攻城,二子内应,其州遂陷,吐蕃得之,号曰‘无忧城’。”
贞元十七年(801)西川节度使韦皋曾进攻维州,大破吐蕃,随后又俘获率兵救援的吐蕃内大相论莽热,但最终仍然未能攻下维州。这次悉怛谋率众降唐,维州终于为唐所有,李德裕请乘机率军深入吐蕃腹心,收复故地,进而重新经营河陇西域,一雪旧耻。
但是宰相牛僧孺以为如果收复维州,进击吐蕃,将导致吐蕃大举进攻关中地区,得不偿失。当时唐文宗从唐朝内部藩镇割据、内廷外朝相争不已、战乱之后经济严重衰退的现实出发,采纳了牛僧孺的意见,命李德裕将悉怛谋等与维州城一起交付吐蕃。
李德裕对此极为不满,后来入朝担任宰相时再度论及此事,认为当时接受吐蕃维州守使投降后可以进一步收复失地,使西山八国内属,震慑南诏,交还维州和悉怛谋等实为失策,令人扼腕。《资治通鉴》记载:
“李德裕追论维州悉怛谋事,云:“……臣初到西蜀,外扬国威,中缉边备。其维州戍城信令,空壁来归,臣始受其降,南蛮震慑,西山八国,皆愿内属。其吐蕃合水、栖鸡等城,既失险厄,自须抽归,可减八处镇兵,坐收千余里旧地。且维州未降前一年,吐蕃犹围鲁州,岂顾盟约!”
谈及唐朝维州之议得失如果只从义利之辨、唐朝与吐蕃二者的实力对比和牛李党争的角度来探讨,而不考虑回鹘、南诏与唐、蕃间的关系对这一事件的影响,那就略显偏颇。实际上唐朝当时自身衰落,内部分裂,已经无力收复河陇,重新经营西北,而且吐蕃已与回鹘、南诏议和,不再敌对。回鹘国力衰退,权臣拥兵自重,内乱频生,自顾不暇,832年春回鹘昭礼可汗就被臣下所杀,此时已不可能成为唐朝讨伐吐蕃的帮手。
南诏则与吐蕃联手共同对付唐朝,在吐蕃的支持下频繁进攻西川地区,掳掠士女财货。在悉怛谋投唐的同年十月,南诏就再次攻陷唐朝嶲州地区三县。唐蕃长庆会盟前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进击吐蕃,使吐蕃四面受敌、处于被动的形势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不再对唐朝有利。
吐蕃完全可以在南诏的协助下放手进攻唐朝关中、西川地区,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得唐都长安等地遭受严重威胁。李德裕提到维州事件发生前一年(830),吐蕃就曾不守盟约入寇鲁州,而与吐蕃和好的南诏则在829年入寇西川,唐朝都无力反击,只能委曲求全。
所以从当时唐朝国内形势和唐、吐蕃、南诏、回鹘四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太和五年(831)唐文宗采纳牛僧孺的建议,将维州归还与吐蕃也是为国内和周边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剧情片唐廷传之陈塘恩仇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唐廷传之陈塘恩仇剧照,唐廷传之陈塘恩仇hdbd高清版,唐廷传之陈塘恩仇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唐廷传之陈塘恩仇》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