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在中国取得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印度电影,继《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大获成功。
这部电影很快就打破了2012年《三傻》在中国国内创下的票房纪录,再次掀起了一股“印度热”。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能够完美地融合笑点、泪点和观点,让观众在影院里笑过、哭过之后,还能够走出影院去反思社会问题,思索人性。
2011年2月,《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内地上映,彻底改变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
这部电影以轻松搞笑的方式展现了印度大学生教育、就业和自杀等严峻的现实问题,使观众在笑过、哭过之后去思索教育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时隔6年,《三傻》的原班人马携新片《我的个神啊》再次以荒诞的方式针砭时弊,直击印度社会的治安、腐败、道德沦丧、贫富差距、种姓制度、宗教商业化等问题。
这部电影以辛酸的喜剧形式尖锐地批判了印度的宗教商业化和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对社会矛盾乃至人性的深刻思考。
一 、 "电影概要"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奇幻爱情电影,以其清新的风格、出色的演员表现以及引人深思的主题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刷新了宝莱坞电影的票房记录,全球票房达到了1亿美元。
根据电影票房官方微博的统计数据,自2015年5月22日登陆中国院线至6月15日下线,中国观影人次达到了48万,票房累计达到了1.18亿。
影片延续了宝莱坞电影的典型特征,包括美女、帅哥、歌曲、舞蹈和爱情。
剧情分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外星人pk寻找遥控装置的故事,他不得不留在印度寻找帮助,踏上了寻神之路,另一条线是女主角嘉谷和巴基斯坦小伙之间的爱情故事。
两条线索在嘉谷失恋和事业不顺的时候相遇,她在地铁上遇到了pk,从而开始协助他寻找返程宇宙飞船的遥控装置。
在寻神之路上,pk开始质疑印度众多的宗教派别和复杂的宗教规矩。他公开揭露了以宗教名义敛财的神棍塔帕兹的真面目,帮助嘉谷和她的前男友解开了误会,同时也拿回了遥控装置。
在电视台与塔帕兹辩论的直播节目中,pk道出了嘉谷和前男友之间的误会,揭示了宗教骗局,最终拯救了这对恋人。
在离开地球前,嘉谷发现pk留下的磁带录音都是她的声音,明白了pk对她的感情。
带着对嘉谷的美好回忆,pk独自回到了他的宇宙飞船,而嘉谷则著书纪念了这位曾经帮助过她的外星人。
这部电影以喜剧的形式,通过外星人的视角来观察地球人的世界,揭示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矛盾,成功地通过外星人的镜像来反思人类自身,深刻探讨了人性。
二、"电影中的人性观察"
这部杰出电影的巨大成功在中国和国际上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电影行业现状的反思。
一种“唯票房”的观点已经导致很多电影人选择制作商业片,导致电影题材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票房收入可能很高,但观众口碑却持续下滑。
相对于中国的商业片,电影《我的个神啊》不仅包含了幽默和爱情元素,还关注了社会问题,深刻思考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并剖析了人性。
1."外星访客 pk——傻而不呆"
巴赫金认为,傻子是一种特殊的角色,他们有权不理解生活,有权打破生活的规则,夸张和模仿生活,可以不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可以戏仿和讽刺他人,可以通过戏剧舞台来体验生活,将生活呈现成喜剧,并把人们看作演员。
他们有权揭开他人的隐私,有权使用尖锐的语言来批评他人。这种角色能够自由地挑战和改变一切。
与《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电影《我的个神啊》也采用了这一理念,通过一个与地球人格格不入的“傻子”来制造搞笑情节。
在普通人看来,外星人pk表现出荒谬可笑的举止和言谈,影片通过刻画pk这个完全不同寻常、与世无争的外星人形象,来观察人类世界,揭示神棍们的骗局。
电影一开始,外星人pk降落到地球,他的外貌和地球人类似,尽管有科幻元素的影子,但pk并没有被塑造成长相奇怪或拥有超能力的形象。
他裸体出现在地球,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他和地球人一样需要吃饭、睡觉,需要用双腿行走。他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内心纯洁如白纸一般。
通过傻气的pk,电影回答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即人类本性是善良的。pk在地球上嚼着槟榔,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赤身裸体地在人前走,穿着男女装,从跳舞的车上拿衣服穿,用老头甘地头像的纸币支付,混淆了不同宗教派别的规则,抱怨所购买的神像质量差,甚至向警察报告“神收了钱不办事”。
他把拘留所当作宾馆住,告诉女主角自己是外星宇航员,甚至在办公室里找到一个避孕套并询问谁丢失了它,这一切滑稽可笑的举动让人觉得他可能是“喝醉了”或者“疯了”,需要看精神科医生。
当人们都视他为“傻子”时,一个错误的电话拨入让他思考了一些令他疑惑的宗教问题:他认真地跪拜,购买了神像和供品,捐赠了大量香油钱,但神似乎没有回应他的祈祷。
他开始质疑为什么神明不直接来到人们身边帮助他们,为什么神允许孩子们失去牛奶,为什么神能创造黄金却不帮助贫困的难民。
最后,他揭示了那些自称能与神沟通的“神棍”其实都是在欺骗大众,他们以神的名义销售宗教产品,敛财,修建“神的住所”,并没有真正代表神。
pk的角色塑造就像是对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天真孩子的戏仿。
这位地球人看作“傻子”的pk,通过智慧的言辞揭示了真相,唤醒了众人,使他们明白了“神”的真正面貌。
就像鲁迅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勇敢反抗并勇于行动的“傻子”一样,pk展现出了敢于说出真相的勇气,追求真理的坚定,戳破了那些假装善良的神棍的伪善。
实际上,他既没有醉酒,也不是胡言乱语,他只是敢于说出真相的人,就像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唱的那句歌词一样:“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虔诚信徒——奴才"
在电影中,pk寻求神的帮助的过程中,他面对众多宗教派别和复杂的宗教仪式感到非常困惑。
电影展现了印度社会的宗教广泛传承,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男女老少,几乎所有人都虔诚信仰宗教。
宗教已经成为印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生活、婚姻、宗教仪式等。
宗教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与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密切相关。根据统计,印度有超过82%的人口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人数超过10亿。
其中,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即“种姓制度”。
这种制度包括社会分层、等级制度、饮食和社交限制、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世俗和宗教权利、职业世袭、顺婚制和内婚制等。
这也是为什么女主角嘉谷的父母坚决反对她与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少年相恋的原因之一。
在电影中,虔诚的信徒们对宗教持笃信态度,他们会向神祈祷,甚至连一块涂上红色颜料的石头也要争相祭拜。
他们向神倾诉自己的苦闷和烦恼,请求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愿望,对他们来说,神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以至于他们把“神”视为生活的中心,不管事情合理与否,神的代表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就会照做。
他们会向神请示孩子的名字、选择职业、婚姻事宜、大学入学考试等,几乎所有决定都要经过神的指示。
尽管很多祈求事情并不会立即实现,但他们从不质疑,而是坚信神会为他们安排一切。
宗教在团结人心、使人虔诚的同时,也抑制了人们追求创新和改革的勇气, 这些宗教信徒就像鲁迅所描述的“奴才”,总是诉苦,抱怨生活对他们不公平。
然而,一旦得到“聪明人”(神的代表)的同情和安慰,他们的心情就会瞬间好转。
几天后,他们可能再次感到不满,继续寻求神的安慰,这种反复不定期的行为表现出他们的信仰盲从。
当“傻子”pk采取行动,试图揭露神的不公正行为时,他们就像嘉谷的父亲一样,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不应该打破现状。
影片通过这种方式讽刺了那些对社会现状不满,却不愿思考的人们,他们习惯于现状,生活在谎言中,却不自知,还为维护这一现状而不懈努力。
3."神明间的骗子——聪明人"
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名词来形容那些声称能够与神灵直接沟通的人,如先知、通神、通灵、术士、祭师、圣者等。
这些人宣称自己能够与神灵交流,洞察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真理,掌握智慧的奥秘,以及如何修行以获得神圣的启示。
他们既是神的代表,也是普通人的一部分,同时存在于神职体系和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中。
然而,在这些“奴才”眼中的“聪明人”往往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故意混淆视听,编造各种虚假故事来欺骗信徒,促使他们购买各种宗教相关的物品,甚至为神修建豪华的庙宇。
中的神棍塔帕兹就假称自己获得了来自喜马拉雅山的湿婆鼓碎片,以神的名义来骗取信徒的财物,还回到自己的家乡建造神庙。
这个遥控装置就像一面镜子,揭示了塔帕兹的虚伪面目,揭露了他的欺诈行为。
影片通过pk在辩论中的发言,表达了对宗教的一种态度,宗教能够给人们的内心带来安宁,鼓励人们保持善良,它本身并没有错。
因此,影片真正批评的是那些滥用人们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谋取私利,肆意敛财的所谓“神棍”。
从表面上看,那些神棍(也就是所谓的“聪明人”)对信徒们(被称为“奴才”)表现出同情和关怀,他们安慰信徒,使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敢反抗。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无所不能的先知”只是利用宗教来欺骗人们的骗子。
与此相反,那个看似可笑的“傻子”却敢于思考、敢于说出真相,勇敢地揭穿了骗局,阐述了真相,找到了真理。
那些总是一遇问题就向“聪明人”诉苦的“奴才”,经过安慰后不久又会去找神倾诉,如此循环往复,生活在谎言中却不自知。
而“聪明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安慰就像一剂镇定剂,让他们甘愿付出(比如香火钱),被“聪明人”愚弄。
电影对这三种人生状态的描述与鲁迅先生的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对人性的剖析不谋而合,具有相似的观点和效果。
结语
《我的个神啊》通过塑造呆傻的外星人、麻木的信徒以及自以为聪明的神棍等角色,展现了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引发观众对宗教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关注,唤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巧妙地利用艺术手段来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了人性,传达了创作者的哲学思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会欢笑感动,也会思考反省。
正是因为这种深刻而引人思考的特点,使得这部影片尽管备受争议,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影片的创作者明知道这种宗教题材的电影会引发争议甚至遭到抵制,但他们依然毫不退缩,这种勇气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