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彭泾珏 彭春芳
2018年9月,保靖县水田河小学幼儿园来了位“男阿姨”。
“年轻男性当幼师能行吗?”
“小朋友能接受他吗?”
近一年过去了,带着疑问,笔者来到水田河小学幼儿园,去探访这位“男阿姨”的故事。
“快乐可以相互传染”
“王老师,早上好!我昨天吃了很多饭。”
“王老师,昨天我帮奶奶洗了碗。”
早上,只见一群“小尾巴”追着王德刚,不停给他汇报“工作”。
“哦,是吗?”“哇,你真棒!”王德刚伸出大拇指,用夸张的表情回应着孩子们,时不时摸摸这个的头,捏捏那个的脸,孩子们才满足地离开。
“快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开心的。”王德刚笑着说。
然而之前,孩子们并不是这样。
记得刚来水田河小学幼儿园,孩子们都不太爱说话,眼神怯怯的,也不太和老师交流、互动,显得有些木讷。
王德刚知道,这些苗区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王德刚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逗孩子开心,传染快乐。
王德刚给孩子讲故事、讲笑话,配上搞笑的动作,既说“相声”又当“演员”,甩给孩子一个又一个快乐的“表情包”,孩子们被感染了,也跟着王德刚动起来,唱唱跳跳,变得活泼开朗了。不少孩子经常围着王德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成了一个个小“话唠”。
“每天看到王德刚开开心心的,我们都被传染了。”水田小学幼儿园园长梁娟说道。
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水田河小学,王德刚的同学兼同事彭淑云给笔者展示了这样一张照片:在一张窄窄的小床上,王德刚全身蜷缩着,怀里搂着一名幼儿,师生俩香甜地进入了梦乡。孩子的脸上还隐隐有泪痕,嘴角却挂着笑容。
“那一瞬间,我感觉王德刚父爱爆棚,就偷拍了下来。”彭淑云说。
原来,班上的小浩宇刚进幼儿园,平时在家总是爸爸或妈妈陪着睡觉,午休时,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小浩宇怎么也不肯睡。王德刚便走过去,蹲下来,替小浩宇擦干眼泪,轻声问:“浩宇是不是想爸爸妈妈啦?”小浩宇点点头。“今天老师当你的‘临时爸爸’,陪你一起睡觉好不好?”说着,王德刚就抱起小浩宇躺在小床上。尽管用力蜷缩,身高一米七二的王德刚头和脚都露在床外。王德刚把小浩宇抱在怀里,一边给轻轻拍打,一边哼着催眠曲。在王德刚的安抚下,小浩宇慢慢进入了梦乡,王德刚也蜷在小床上睡着了。
王德刚不仅是孩子们的“临时爸爸”,更多时候也是27个孩子的“临时妈妈”,活动前后增减衣物、按时进餐、保证幼儿食量、给孩子扎头发等,王德刚在幼儿的生活护理上无微不至。
“这个男老师,好细心!”提起王德刚,一位来接孩子的阿婆竖起了大拇指。
不忘初心
在多年被娘子军“垄断”的幼儿教育的队伍里,王德刚显得格外扎眼。“万红丛中一点绿”,王德刚经常调侃自己。
有时,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异样的眼光,王德刚表示压力很大。
“我从小就喜欢孩子,喜欢幼教这个职业,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教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王德刚道出了当幼教的“初心”,“压力有时候也是动力。”
为了当一名好教师,王德刚把自己变成一块吸水的海绵,不停学习。
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读书时,王德刚就深入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蒙特梭利教育法,工作后,在水田河小学幼儿园边实践边总结。
县里组织啦啦操培训,王德刚是最刻苦认真的那个,劈腿、翻滚、下腰,每一个动作,王德刚都做的规范而标准。因为是男同志,他常常帮忙收拾东西,帮学员做辅助练习,成了不可或缺的“教练助理”。
和大多数90后一样,王德刚也喜欢听音乐,刷抖音,看搞笑视频。但是,打开王德刚的手机,他在网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全是跟幼儿教育有关。
“网络是个‘聚宝盆’,要多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才会进步”王德刚说。
上学期,幼儿园开展环境创设活动,王德刚变废为宝,把上一届幼儿的美术作品小花伞,经过二次加工悬挂在活动室内,让人眼前一亮,获得赞声一片。
民族地区教育不能忘根,王德刚说,下一步,他打算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并收集好废弃的纸壳和杯子,准备用它们做成瓦片造型粘贴在墙上,打造民族风的活动室。
王德刚,这位90后“男阿姨”,也许会给幼儿教育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湘西网-团结报)
(彭泾珏 彭春芳)
(杨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