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刘娥初入襄王府,还是什么一个都不懂的傻白甜。但在这个时候,也正是因为她的单纯,才俘获了侍女李婉儿对她的一片忠心。
但切不可小看了这个侍女。若说赵恒是刘娥一生中最重要男人,那么李婉儿就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因为她就是演义故事狸猫换太子的另一个女主,刘娥养子宋仁宗赵祯的生母——李宸妃。
李婉儿原是王妃郭清漪的贴身侍女。刘娥初入王府,生病得李婉儿悉心照顾。刘娥见李婉儿守夜辛苦不能好好睡觉,就请李婉儿在自己床上休息。由此,李婉儿觉得刘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两人遂以姐妹相称。
不得不说李婉儿眼光独到、慧眼识主。时为郭妃侍女,却一眼就认定了刘娥这个潜力股,未来大宋朝临朝称制的章献明肃太后。
在刘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有李婉儿的倾心相助。
1.刘娥入狱被赐死,李婉儿心急如焚。得令带郭妃令牌找到苏义简救刘娥,并按照苏义简吩咐,隐瞒了其主王妃郭清漪刘娥还活着的事实。
2.刘娥蒙冤“而死”,赵恒迎娶新妇。只有李婉儿为二人深感惋惜。
3.刘娥在外颠沛流离,几经波折带着儿子吉儿回到襄王府。李婉儿欣喜万分来伺候。从此成为刘娥的贴身侍女,吉儿也称其为二娘。
4.赵恒立为太子入主东宫。刘娥却因仍为宋太宗所忌惮不得随太子入东宫。李婉儿就陪刘娥住在襄王府,悉心照顾吉儿,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吉儿也称其为二娘。
5.吉儿前往辽国为质,刘娥不舍。李婉儿自愿前往陪同吉儿,远赴异国他乡代行母职。
刘娥生子,且送入辽国为质子,注定了这个孩子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这个孩子赵吉就是杜撰出来的。历史上刘娥与赵恒并没有子嗣。
但刘娥与赵恒后妃李氏之间,却有一个在民间流传颇广的故事,即《狸猫换太子》。剧中李婉儿的原型即为宸妃李氏。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朝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后来被写进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等。
说宋真宗的刘妃和李妃同时有孕,谁先生了儿子就可以立为太子。李妃先产下皇子,刘妃因嫉妒串通内侍郭槐,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了李妃的皇子,让真宗以为李妃生下了个怪胎,由此把李妃打入冷宫,刘妃生下的皇子即立为储君,并册封其为皇后。
这个故事因为被写入各种杂剧、小说、戏剧话本,所以流传甚广,刘娥也落下了个“一代奸妃”的骂名。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演义。
历史上,刘娥二婚嫁赵恒,一生无子。仁宗赵祯是宫女李氏所生。因赵恒一生子嗣凋零,共生有六个皇子,前五个皇子均早逝,只剩下了老来所得的第六子赵祯这棵独苗。赵祯生母李顺容身份低微,赵恒将赵祯交由刘娥抚养,一则刘娥母凭子贵可顺利立为皇后,二则贵妃刘娥通晓古今、熟知政史,于储君培养有利。
事实上,刘娥为了教育、培养和保护赵祯可以说不遗余力。史书记载,她“宣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仁宗)德”,对仁宗“动则以礼法禁约之,未尝假以颜色”。刘娥与赵祯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母子关系。仁宗年幼即位,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辅佐,最后还政于仁宗。而宋仁宗成了一代仁君,与刘娥的教导密不可分。
李顺容死后,刘娥进其位份为宸妃,并按照丞相吕夷简谏言,将其以太后的礼仪厚葬。后来仁宗得知自己生世,且经他人渲染,以为是刘娥害得自己母子不得相认,对这位抚育教导自己的大娘娘产生了怀疑。后仁宗亲自到李氏下葬的鸿福院祭告,令人打开棺木,见李氏“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由此对刘娥愈加感激和敬重。
因此,剧中的李婉儿一生平凡,生下儿子赵祯交由刘娥抚养。儿子继承皇位成了一代仁君,死后被追封为“章懿太后”。由此看来,这位平平的侍女,才是本剧最大的赢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