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调音师》由阿尤斯曼·库拉纳,塔布,拉迪卡·艾普特,安尔·德霍万,马纳夫·维吉,阿什维尼·卡尔塞卡,查亚·卡达姆,萨基尔·侯赛因,拉什米·阿格德卡,莫希尼·凯瓦拉曼主演,又名 看不见的旋律 / 调琴师 / 盲调 / The Blind Melody,是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2018年的电影,全片时长139分钟,这部电影豆瓣的评分是8.3分,十分优秀的电影,本站强烈推荐,本电影质量极高,豆瓣高分已经说明一切,是为数不多的佳作。电影迷必看的电影,快去看看吧,或许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网友凌睿的评价是4颗星
1.至始至终就没有“1000万卢比”,“掉了1000万卢比”是西米骗记者的,为了让大家以为丈夫普拉莫德的死因是财杀。 卖彩票的大妈在医院打开手提包,发现里面全是纸。 2.男主给苏菲描述的经过是真的吗?还是他只是在编故事? 3.兔子是失明的,猎人想杀它它却全身而退,而男主拐杖上又有兔头,因此兔子隐喻男主。正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老虎是派分裂出去的人格。 4.男主说过他无亲无故,那他又哪有朋友能帮助他去伦敦? 5.电影最复杂的问题:俗话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既然男主的眼睛是西米弄瞎的,那他是否就可以夺去西米的眼角膜? 还是他应该将西米交给警察,自己依旧双目失明? 6.苏菲说:“你应该夺走西米的眼角膜。”男主沉默了。 沉默,是表达他对苏菲的失望吗?又或者是被苏菲说中了? 7.最后男主将易拉罐打飞,他真的看不见吗?

网友亵渎电影的评价是3颗星
把14分钟的短片扩展成139分钟的长片,就算已经有了原版的创意和故事框架打底,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部电影是怎么做的呢?“借鉴”!这部电影像是四部电影组成的。前30分钟是让人看不下去的歌舞爱情片;接下来的45分钟是扩展短片《调音师》的故事;之后的45分钟是跟短片完全无关的主角命运再创作,直接朝着人性贪婪的主题而去,做成了强反转的黑色犯罪喜剧,借鉴《冰血暴》,利用不存在的1000万,带来了各种人性的反转;最后15分钟成了《爱乐之城》,不过不到最后一秒钟,你永远猜不到它会怎么反转。《调琴师》并不像原版短片那么完美无瑕,它有很多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也有很多为了强反转而反转的设计。但整体上它的观感就像坐过山车,节奏紧凑,情节紧张刺激,反转应接不暇,让人愿意原谅它所有的不足。★★★

网友谢谢你们的鱼的评价是2颗星
猜不到故事的走向完全是因为编剧就没有按着正常的电影剧作逻辑写,你写三个不相干的故事然后生硬地拼在一起当然可以标榜神走向了呀,何止是神走向,简直就是神胡扯,按你这么来,一百个反转也能写。原版短片已经够刻意了,现在这个大量巧合?反转的拓展版更是从头刻意到尾,有黑色元素,也有喜剧元素,但是一点也不黑色幽默,而且导演技法真的差到不论是喜剧桥段还是惊悚桥段都处理得平淡无奇的地步,音乐审美更是灾难!灾难!灾难!哦,对了,影片和钢琴有毛关系呀,主角换成盲人按摩故事也成立呀!

网友大头绿豆的评价是2颗星
导演像是一辈子只有一次拍片机会似的,强行将自己笔记本上能用的反转都塞到了一部电影里边。然而观众需要的是出人意料却能自圆其说的反转。由于铺垫的缺失(主角为扮演盲人而作的自我训练几乎没有交代)、细节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过多,使角色在那些极端状况下的反应显得极不合理,观众于是很难相信他们。当观众对角色本身都失去信任,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7年前我对短片版《调音师》的评价是:「两个小时的电影都无法照顾到的许多细节,这部13分钟的短片却一一交代。音乐缓慢,每一秒都如此漫长。」显然印度人在这部电影里做得比原作相差甚远,远到即使不与原作对比,也没能达到正常电影对叙述逻辑的要求。
网友顗礼的评价是4颗星
其实看原版短片的时候并没有明白“装瞎”这个创意到底厉害在哪,看完这部长片版终于明白了,这个点子最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精妙,更在于它能够延展出的无限可能性,长片版主创们很好的利用了这些可能性,为我们创造了一部充满反转、惊心动魄的悬疑大戏。与短片需要在短时间内靠创意和处理手法取胜不同,长片需要的是足够的完成度与能把观众按在座位上的能力,保持节奏与添加商业性“刺激元素”就是致胜法宝,除了黑色幽默以外,几次“突然惊吓”的使用也着实效果不错。对于主题的处理手法其实很值得称赞 ,除了在“声音”上做了不少文章外,几次“盲与不盲的角色互换”也是相当值得玩味,只是可惜第三幕实在是用力过猛,幸好最后一击神反转结局可解读空间丰富,完全救回了崩坏的第三幕,后劲颇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