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 | 老杨 · 主播 | 韩星
来源:老y笑谈(id:yhlsb8)
《庆余年》里,林婉儿送别长公主,一番对话,令人动容。
林婉儿喜欢吃鸡腿,范闲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就在那儿偷吃鸡腿。
她心里最喜欢的原本是星空,因为她总是一个人长大。天空对于她来说,是她见过最美的风景。
当她把内心最深的孤独交给了范闲,也就再也不是一个人了。哪怕范闲要走的是死路,是绝路,她也会陪着。
长公主说:“人生那么长,未来还有更多更好的事、更好的人。”
林婉儿不以为然——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托付孤独的人,人生是长是短,都有了意义。
的确,很多时候,人生的意义,不是用时间来衡量,更重要的是遇到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有的人偶然逢着一个可以托付的人,却还是成了落花浮萍。
一代才女石评梅便是这样一个。
而那个值得她托付的人,是高君宇。
女子里,石评梅不算惹眼,身材不高,面色黝黑,这形象,与窈窕丰韵一类的词几乎搭不上边。
不过,她是名副其实的才女,左手写诗歌,右手写小说,芳龄廿年,已誉满京城。
男子中,高君宇够不上潇洒、英俊。
但他志向远大、心地光明,且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血雨腥风的年代,和所有热血男儿一样,他投身时代,义无反顾。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铁骨铮铮,日月可鉴。
1922年初春,在山西会馆的一次同乡会上,两人邂逅。
初次见面,并无特别。
石评梅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父亲最为欣赏的门生;同样,高君宇很意外的是,恩师还有这样一个人品才情都十分可取的闺女。
之后,他们相约北大,漫步湖畔;他们鱼雁往返,倾吐衷肠;他们接受思潮,你辩我论。
终于,她乱了他的心,不知不觉,不可救药。而她,也日渐为他那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才干所吸引。
后来,石评梅坦白——
我自从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我自己;在你的灵魂我才知是谁?
我们在河堤的柳丝中走过来,走过去。我们无语,心海的波浪也只有月儿能领会。
你倚在树上望明月沉思,我枕在你胸前听你的呼吸。
佛说,爱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这场相遇的美妙就在于彼此像两块磁铁,正负两极的牵引,让双方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想要亲近,谁也不愿离开谁,谁也不愿失去谁。
其实,我们一生所寻求的,不外乎就是有人疼,有人懂,能够好好地在一起。眼中有笑,心中有暖,于人生就有了意义。
一个秋天的傍晚,石评梅收到了一片火红的枫叶,那是高君宇在西山碧云寺养病时特意为她采摘的。
叶上有一行毛笔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他鼓足勇气,做出了感情的试探,她却不敢面对。
独立寒秋,心乱如麻。
她想了很久,最终拿起笔,在叶子背面写上了这样的话:“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这一边,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那一边,顿足捶胸,心中万分凄怆。
其实,在认识他之前,她已有一段不幸的爱恋。对方是一个叫吴念秋的男子,是外交部的职员,文质彬彬,也有浪漫情怀。
他照顾她,爱慕她,俘获了她。
原本以为可以和和平平、不离不弃。孰料,这男子竟是情场“票友”,早有妻儿,且因虚伪和懦弱瞒了她三年。
对一个重情重义的少女来说,纯美的爱里怎能容这般欺骗和伤害?一夜之间,她沉入了愁城恨海。
日复一日的肠断神伤,催生了她的独身之念。
纵然花月正春风,纵然枫叶红似火,她也不要再去做那只奋不顾身的飞蛾。
而高君宇,又何尝不被旧礼教羁绊?18岁那年,他被迫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娄烦县一位李姓女子。
在父权如山的时代,又有几人敢于“叛逆”?
对这种无情的结合,深高君宇感痛苦和无奈,却只能一次次向父亲作无言的抗争——我终生都不接受这桩婚姻。
佛家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冲破封建的樊笼,呼吁自身的权利,不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斗争者所要完成的人生目标?
于是,在遭遇了石评梅的拒绝后,高君宇反而更坚定了。
“你的所愿,我将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不愿,我将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他如是告白。
据说,五百年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那么,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前世要经历多少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相知和相爱?
而更让人痛苦、让人无奈的是,彼此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毕竟,不是所有的过往都能忘却,不是所有的捆绑都能挣脱,不是所有的利害都能抛弃……
为了让这份爱更轻松,更自由,更纯粹,高君宇回老家解除了与妻子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
至此,一起延续了10年的无爱婚姻总算画上了句号。
可是,石评梅并不因高君宇解了枷锁而解了心结。
诚然,他的见识,他的狂飙,他的热烈,都曾令她心驰神往。
身边的朋友也提醒,稍纵即逝的青春和爱情,应当用全力把握它,不要让它悄然逝去,也不要让它黯然消沉。
可石评梅实在太脆弱了,太犹豫了,太不决断了。
连她自己也坦言:“我是愈想超脱,愈自沉溺,愈要撒手,愈自激恋的人,我的烦恼便绞锁在这不能解脱的矛盾中。”
23岁生日那天,石评梅收到了高君宇的礼物——一枚象牙戒指。高君宇买了一对,一枚给自己,一枚送给她。
高君宇说:“愿我们用‘白’来纪念这枯骨般死静的生命。”这枚小小的象牙戒指,白生生的,凉沁沁的,却比那片枫叶幸运。
石评梅收下了,并把它戴在了手上。一向不喜钗环的她,全身有了唯一的饰物。
然而,她的答复还是人家不需要的答复,她的约定还是人家不需要的约定。
这当然与高君宇的渴盼相去千里。
绝望之余,高君宇只好以她的选择为选择,并这样自我宽心: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但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是的,他是一个“走卒”。在“另一个世界”,他争人权,争国格,宁可悲壮而死,也不苟活于世。
高君宇疲于奔走,殚精竭力,又素有咯血旧疾,加之恋爱糟糕,愈发磋磨了多病多愁之身。
1925年3月6日凌晨,这个年轻人再也无法支撑,带着满心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相识三年,高君宇不有过石评梅的一个吻和一声爱!
爱情啊,它竟然这般残酷,我不愿错过你,却不能拥有你。
爱又爱不得,舍又不能舍,不能和你在一起,可还是喜欢你,思念你,心很痛,很痛……
被爱的人啊,别让等待的心等到无望;别让想念你的人,想到不想。人生能相遇,已是不易;心灵若相知,更要珍惜。
一个鲜活的生命猝然消逝,石评梅震颤了。她万分痛悔自己的踌躇,认为是自己掏空了他的心,遮断了他的希望,损害了他的健康,她认为这一切全是自己的过错。
“世界上只有他才是我的忠诚的情人,只有他才是我的灵魂的保护者。当他的骨骸陈列在我眼前时我才认识了他,认识他是一个伟大而多情的英雄!”
“我宁愿把我的心,把我的爱情,把我的青春,和他一同入葬。”
可这番悔悟来得太迟了!
时光不可能因她的愧疚而倒流,所有的假设只是不舍之痛。生者纵有千串泪,也抵不了殁者的一滴血!
按高君宇的愿望,他被葬在了陶然亭。
高君宇曾说过:“这片地方,全被权贵的车马践踏得肮脏不堪,只剩陶然亭这块荒僻土地还算干净。”
从此,在那冰凉的碑前,常有一位憔悴的女子来祭吊。石评梅在那里亲手种下几株松柏,也留下了沾满泪水的诗文。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哀愁深埋在我心头。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天呵!这蛇似的蜿蜒,蚕似的缠绵,就这样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
几次要归去,又为你孤冢泪零!留下这颗秋心,永伴你的坟茔……
另一个世界里的他,能听见她这如泣如诉的哀歌吗?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三年半前,石评梅为高君宇写了这副挽联。三年半后,石评梅病逝北京。
这生死之隔,竟然如此之短。巧的是,她去世时住的病房也是他住过的那间。更巧的是,她别世时是午夜两点一刻,与他冥逝的时间几乎一致。
好友根据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心意,将她葬在了高君宇的墓旁。
陶然亭原有香冢一处,传说是香妃的墓地,隔香冢不远处便是高石之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也许,他和她早已在烟尘里化蝶而飞,但愿他们能在遥远的彼岸完成不曾圆满的爱。
陶然亭前高石碑,惯看谒者多情泪。
其实,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没有什么海枯石烂。一切的永恒,都不过弹指一挥间。
你在、我在、岁月在,便是最美的时光;你念、我念,执子之手,便是最深的情意。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十点读书app
搜索“霍乱时期的爱情”离线免费听
背景音乐 |《on our softer side-2》
图片来源 | 部分来自《情归陶然亭》剧照
-作者-
老杨,男,80后,湘南人,业广州,居中山。挣钱养家糊口,读写娱身乐心。本文来源:老y笑谈(id:yhlsb8),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韩星,让漫无止境的忙碌,觅得世外桃源的安逸。治愈系好声音的公众号:韩星(id:hanxingfm)遇见更好的自己。慢生活,听☆韩星……
10天陪你读完《离婚》
老舍最满意的小说,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
?下载十点读书app,与1860万人一起打卡共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