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观前提示,本文只讨论《菜单》的谜题与隐喻,分享乐趣,不复述电影详细剧情。
故,大概只 适合看过《菜单》这一电影的观众哦。
没看过电影的,可以先看电影解析:哔哩哔哩「链接」
帮大家回顾一下,本篇讲了一个“女主作为“陪吃”(注:只一陪),跟随雇主,来到他偶像作为主厨的餐厅——霍桑,和其他十位食客一起参加这场高档宴席。然而,餐厅所在的孤岛其实已经被主厨和下属占领,食客们在主厨的囚禁下,逼迫继续着这以负面情绪而非美食作为菜肴的诡异“宴席”——至少表面上来看,是这个故事。
嗯,听起来相当烂的主线。影片的主线叙事简单,且平淡到了“觉得电影剧情无聊其实很正常“的程度。本片特别就特别在,本篇剧情只是次要的,内容全藏在人设里。
让我们回顾下这十二位食客剧中的身份:
女主:看板娘,本片颜值担当。由于霍桑的就餐名额不许退订,且不接受单人名额。为自己和女友订下双人名额却恰好分手的男二,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便雇了女主假装自己的女友,一起前往霍桑餐厅。除了作陪,价值1250美元的美食也是令女主颇为心动的“报酬”。
雇主:极度痴迷于伏地魔主厨
三个金融公司的“青年才俊”,他们的公司的投资,是霍桑得以建立的基础,吃喝玩乐但也会玩经济的后浪。
看构图就知道关系并不十分和睦的富豪夫妇。有钱有闲,此前已十余次来霍桑吃饭。对于他们而言,来霍桑餐厅如同家常便饭。他们选择霍桑,是因霍桑符合他们的身份。衣食住行,理所当然应是最好
著名美食家,业界最权威的美食评论家之一。以及她只会说太对了”的男友。
过气动作影星,以及他的助理。
注意,注意,全部的十二位食客在剧中的形象已经介绍完了。这是本片最早出现的“谜题”。
紧跟着就是第二道谜题,看懂本篇的关键——食客的所指究竟是那种人:
指手画脚、趾高气昂的资方(三个人,最高的占比,相当有趣的细节);
享受地位而非品味美食的富豪;
主观且一言决定他人事业成败的影评...咳,美食评论家;
盲信权威的观…食客;
以及痴迷于厨师而非厨艺的粉丝。
女主、男影星、助手(这仨先不谈)。以及第一个谜题的答案——你,可能是以上任何一种食客的你。
上述前五种人,都是主厨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也是摧毁他工作热情的人。
而放到局外,第十二位食客最为明显——你,身份自然是观众。那么主厨的所指显而易见,就是呈上《菜单》的导演、编剧。
没错,这个同时有着喜剧、惊悚标签的电影,并非以港式鬼片之类的风格分配喜剧与惊悚的元素,而是独树一帜的将喜剧元素全都放在了惊悚的氛围、剧情之外,围绕的还是“投资人、影评人什么的烦死了,真想和他们同归于尽“,这一在社交媒体也不能明说的编剧的碎碎念。
觉得这还不够有趣?电影宣发时给自己贴上了“喜剧”这一标签,这本身就相当幽默。编剧在痛骂投资方和影评人后,生怕观众注意不到,给在剧情上完全不含喜剧情节的电影,贴上了“喜剧”。
这就像,老妈做的菜肴加了一堆你最讨厌的吃的葱蒜(笔者个人不爱吃,就以此为例,纯属个人喜好.jpg),哥哥一边盛赞多亏每天都吃营养的葱蒜,自己数学考了151,百米跑进了6秒,然后一边悄悄帮你把葱蒜都挑走,你呆呆的看着哥哥“这你被发现不被骂死?”,哥哥冲你自信的拍了拍胸脯,然后宠溺的笑着眨了眨眼......
嗯,这哥哥写出来,我自己都馋了。
当然,这些还是自己发现才有意思,看我说这些属于是听猴哥品评人参果味道到底咋样了。(沙师弟,别打脸!我继续正题。)
......
怎么样,比着把“喜剧”tag贴在脑门的编剧,我现攒了个人参果lily,我够意思吧。
没听懂?
那二师弟你还是听我继续吧。
幽默的点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餐厅确实是你们老板投资的”,而主厨(编剧)之所以能做出这么荒诞的作品,是因为天使投资人老板早就被绑架了,并且在“食客”(观众)品尝“菜肴”(荒诞的电影)后,天使投资人也终于被沉进海里,确认断气儿。
还有与主厨工作无关,却被选来的最后两名食客——演员以及助理。
当演员问主厨,为什么自己和助理会被选来。
主厨说“我曾在一个难得的假日,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正是你主演的,电影很烂,毁了我的假日。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你的表演看出你毫无追求。”
哈,主厨还是个傲娇。“这”真的不重要吗?这句话做隔断后,好像演员是只是因为“摆烂”而判了死刑。然而,真的不重要,为什么要特意说明“难得的假期”这些?其实前者才是重点:他们的糟糕电影毁了主厨难得摆脱工作,打算享受的生活,而这个电影的糟糕是因为他的“摆烂”而非平庸导致的。
同时,我们要记得,主厨隐喻着的是导演、编剧,对于他们来说,毫无上进心的过气巨星依旧是工作中必不可免会遇到的麻烦制造机,同时他们的烂电影也抢走“主厨”这样的观众,并毁掉了这些人的假日。
更有趣的是,电影中对于其他食客,在剧中是以主厨伏地魔(名字多难记,这个多好记)的视角来“指桑骂槐”,剧外则是以编剧为视角痛斥。而唯有对影星、助理,虽然剧外依旧是编剧的碎碎念,在剧内的伏地魔却是观众而非主厨的身份进行痛斥。
一边痛斥投资方的指手画脚,一边又站在观众角度痛斥垃圾电影只会毁掉你的假期。如果这些以电影情节的形式直接出现,也许会让观众觉得反感,有一种“你不冷但你妈认为你冷的感觉”,但这些情节全被编剧浅浅的埋在电影情节之下由观众自己发掘,就显得幽默且贴心了。
此外,不同于对其他人的细致调查,主厨确实对助手了解不多,还特意问了她的大学和出身。而这一问,仿佛是确认她是不是家境不好、失足少女的意思。确认她家境殷实当“助手”,比男演员还摆烂后,主厨立马给她也判了死刑。乐,感受到了主厨的对后浪深深怨念,以及编剧对“科班出身”却什么都不会的助理的厌恶。
ps:别忘了,主厨是一个从汉堡店员工起步的厨师/编剧,靠努力成为最顶级厨师的究极卷王,人生观相当“积极”且精神洁癖。
(我压压字数,如果我表达有歧义,你自己开动脑筋往对了理解)
你可能觉得,无论如何,这些人罪不至死……
啊对!无论是询问助手,还是放走女主,都可以体现出主厨偏执、绝望但不弑杀,但他依旧杀了这些食客,这里面满满都是编剧对这些人的满满怨念。
注意,我没有用疯狂之类的词形容主厨。
不考虑这片的“惊悚”标题,你从什么时候确信主厨是个疯子?副厨师长的饮弹自尽(这个就不贴图了)。
厨师们都被主厨同化、控制,既是其他主厨,又是和主厨“一样”的人。而餐前故事,又明显对应的是主厨的一生:主厨糟糕的童年以及捅父亲大腿;副主厨;主厨pua女厨师然后被捅大腿,愚蠢的活成了自己的父亲;主厨的终焉。
再加之主厨的那句“我不想成为像主厨那样的人”,那么很明显,副厨师长对应的的主厨的“过去”,他的“心”,他对未来的向往(或者他曾经的其他人格?随你解读)。无论哪种可能,作为过来人的主厨看来,副主厨的饮弹自尽都是解脱,而非值得惊恐的事情。
菜单里值得品位的“菜肴”还有许多……各种细节难以尽述,尤其笔者对高档西餐属实不怎么了解,看不出有关的隐喻,泪目。
另外,如果你觉得编剧曲高和寡,戏弄观众……我知道你觉得你被冒犯,但是你先别急。如果你是看了我的影评才懂编剧怎么骂人的,那你的对应的“角色”正是女主,一个纯粹为吃饱饭而来的食客。
那么你仔细想,你真的没吃到汉堡吗?绝色美味的汉堡~
注:女主的饰演者 安雅·泰勒-乔伊(anya taylor-joy)确实有许多颜粉,并为影片拉了不少人气。对于这部分观众,他们就如同以果腹为第一要义的女主,而安雅的美貌对于观众,也正符合剧中女主最后所吃的“就是为此而来”的,易于品尝的美味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