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特高课在行动》——很久远的片子,是当时风靡全国的电影。
开篇阴森的脚步声中,独具色彩的电影配乐,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抗日电影——跟鬼子进村的音乐相映成趣。
越是童年阴影,越是十分难得!
惊悚悬疑,紧张刺激,反特的片子,当时就是觉得好看!
名字如雷贯耳,电影海报上就是这几个字。
当年对于不懂历史的人,看名字看不出名堂,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特高课是什么意思,我也只是觉得——“特高课”这三个字念着真好听。
特高课,而不是特高科,这大概是日本的机构名称第一次在大陆广泛传播。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古城苏州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人眼皮底下,为新四军筹备药品,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袁春海饰演的青木,是日本宪兵队特高课长,为了掐断新四军药品供应线,他策动了一系列阴谋行动。
演职员表以一种翻阅旧相册的独特的方式展现,让人不免想起<<405谋杀案>>的开头,这介绍人物出场的形式很不错。
现在看,仍然觉得精彩!
演员的表演很有时代特色,和日本人斗争的过程,总是惊心动魄的,就是叙事让人很捉急——一开始,看谁都是正面人物:被日本人追赶的伤员,是我们的人;搭救伤员的博爱医院的辛玉廷医生,当然也应该是我们的人。
周医生在这个枪声大作的深夜,发现本院医生辛玉廷和花匠老方,抬着一个人匆匆穿过院子。
他没动一丝声色。
这个角色的扮演者——雷鸣,是那个时代的正面演员,比较标签化。
这部《特高课在行动》可以算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沉稳内敛的演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成熟机敏的地下党形象。
我太喜欢这个医生了——他一身风衣礼帽的打扮,颇有几分神似周总理,又很像我喜欢的美国演员鲍嘉,真正英雄的化身。
在这场中日谍战里,周医生是高手——全城戒严,他手持特別通行证,能畅行无阻,来到新亚药房。
这部电影的坏人在哪里呢?
一般来讲,看老电影几分钟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可是这部电影演到一半,除了脸上贴标签的日本人,我没认出来一个坏人。
这就是电影《特高课在行动》最大的艺术特点,一扫概念化、公式化、脸谱化“顽疾”,悬念迭出,真假难辨。让人看来看去——正面人物有敌特之嫌,反面人物却很像好人。
——一脸正气的伤员是特务,仪表堂堂的辛医生更是标准的日本间谍,45号。这谁能相信?
该片把对敌特的描写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敌人的诡计多端、残暴凶恶 ,来反衬正面人物的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只是节奏有点太慢了,应该是故意不清楚的吧,以此来显示悬疑与推理的味道。
当护士沈虹和花匠老方,深夜在药房为伤员找药时,门外一双窥视的眼睛,紧紧盯着他们,无声转动的门柄,让人心惊肉跳。
也就是说,40多年前的电影,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就已经创造性地将悬疑、惊悚、美女、帅哥、谍中谍等反特片“元素”一一叠加,并不逊色于现在的谍战片。
雷明饰演的周益,是真正的地下工作者、日本人千方百计要抓的与新四军接头的人。
在这场与日寇、汉奸、特务在“匪巢”进行的斗争中,唯有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圆满完成了采购药品的任务。
马崇乐饰演的辛玉廷,是博爱医院的内科医生,表面看,他是一位热心助人的医生,但其实,他是号称“帝国军人眼睛”的“四十五号”,他和周医生一样机智多谋,随机应变,说中国话和说日本话一样流利。但最后,还是被周医生击毙。
电影前半个小时,都在表现这两个医生间的斗智斗勇。
俊郎潇洒的辛医生确实第一次给了我颠覆——长得好看的人反而是坏蛋,在这之前,好看的全是好人,坏蛋才长得丑。
这种设置的剧情在那个年代的作品里是少有的。
这场对博爱医院进行搜查的戏,设计得也不错。翻译官丁彦的举动既严谨又恭顺,完全看不出来是我们的人。
电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剧情设计,除了间谍45号,主要就体现在丁彦身上——主任医师谭玉甫掌握了伤员的一些情况,青木命令丁彦秘密处死他。
通过枪决的镜头,我们都以为谭主任死了,其实是被丁彦保护起来了——但是,作为一名日本特高课的翻译,权力过大,这似乎是个不合理的地方。
李静莉扮演的女护士是个意外抢镜的亮点。她的长相并不惊艳,但是装束俏丽,气质冰清玉洁,令人过目难忘。
她和45号站在一起的时候,都是那么帅气有型,年轻出色,真心是一对俊男靓女。
电影重现了40年前苏州的园林桥巷。
剧情到了后半部才终于紧凑起来——敌人总是隐藏在暗处,找出不容易啊!
园丁老方发现伤员行动诡秘,告诉了辛玉廷,这可不得了!辛玉廷怕真相败露,残酷地对老方下了毒手。
前半段铺垫太多,后面就显得篇幅太短,收尾有点局促——周益击毙了辛玉廷,赶到新亚药店,不料正遇上冒充“伤员”的日本特务,俩人相持不下,这时,丁彦带兵赶到。
丁彦与伤员押周益上船后,丁彦立即命手下人逮捕了伤员——这时,剧情反转,谜底揭晓,原来,丁彦是打入敌人心脏的我党地下工作者。
他才是安插在敌人内部的最大的卧底!
这才叫谍中谍,计中计。双方各出无间道。精彩!
结尾伟光正,就这样,小船满载药品,驶向苏北区——新四军的根据地。
“我的前任课长是个废物”。
电影最后的段落,又完全跟开头相呼应相同。
铁打的丁彦,流水的科长。
主角在几任鬼子的手下卧底,都游刃有余。让我想起了<<开枪为他送行>>里说的话,你们就是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