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自信”这个词一直伴随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好像慢慢变成了一种烦恼。“自信”这个词是积极的,会让人拥有向上的动力;而与之对立的词——“自卑”,却会让人变得消极,失去勇气与动力。白喵就是一位“自卑”人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着自卑心理。时常会问自己的问题是:“自信”它是迷路了吗?为什么它还没有来找我呢?我又该去哪里找寻它呢?
最近我好像开始找到答案了,因为我翻开了一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的书籍,这本书由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所著。书籍还有另一个名称:《“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全书以一位青年与一位哲人的对话展开叙述。书中的青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从小缺乏自信,对于自己的出身,学历等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他总是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甚至因为无法衷心地向他人送去祝福而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嫌弃自我的困境中。而哲人则用“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让青年看到一个全新的角度。
青年与哲人讨论的每一个话题时时刻刻在击中我的心。仿佛我就如同这书中的青年,在与哲人进行对话。这本书我已阅读过半,书中很多观点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也让我看待一些事情有了新的视野。
在“心理创伤并不存在”这一篇内容中,作者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段话来源于阿德勒,是值得我们开启思考的。过往的经历也许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让我们变得不自信,不勇敢。为了让自己的不自信变得更理所当然,我们甚至会给这种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扣上“心理创伤”的美名。这种心理影响的存在束缚了我们去找寻自信,从而让我们走向自卑。
人生漫长,我们注定会经历开心、难过、勇敢、恐惧等一切不可以预知的过程。在每一段独有的经历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经历者本身会因为这段经历而做出的选择。如果你的选择是正向的,便会收获正向的价值,反之亦然。同样,自信是可以选择的,在于我们是否勇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击退部分经历带来的所谓的“心理创伤”,摆脱束缚。
我是白喵,一位喜欢阅读,希望通过写作来记录成长感悟的人士。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欢迎关注白喵,留下你的足迹。
会经常与大家分享好书和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