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郑爽和张恒小情侣之间的撕扯真的是魔幻至极,这不郑爽拍一部《只问今生恋沧溟》(新版倩女幽魂)就能拿到1.6亿,还牵扯出阴阳合同的事,也是让人有够吃惊的。
于是大家就77天拿到1.6亿是什么概念展开了讨论。日薪208万,也就是一天就可以买两套百万房产的程度,普通人这辈子怕是都望尘莫及。
明星高片酬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的问题,也正是如此2017年就有了电视剧总片酬不超过5000万(含税)的限薪令。
如果张恒所出示的合同是真实的,那郑爽无疑是顶风作案了。这也就是郑爽为什么拿1.6亿惹人不忿的一部分原因。
同时大家还疑惑的是资本看上她什么了?明明演技拉胯,爽言爽语多次翻车。
回头看看郑爽拍摄的剧,饶是有拍出《奋斗》、《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剧圈大佬赵宝刚,都救不了她的演技。
要说演员拿高片酬,剧却糊得悄无声息的,《幕后之王》得算一部。拍摄这部作品时,据网上流出的报表显示,男女主片酬都不低。
按理来说,有影后加盟,《幕后之王》也不应该糊得那么彻底。
直到看了剧以后,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整个剧都是一个失真的状态。
披着行业剧的皮,实则还是玛丽苏的骨,小白实习生爱上顶头上司的无脑剧情已经糊弄不了观众了。所以即使有一线小花,收视照样失灵,再加上选角没有cp感,无疑是花钱买糊。
还有两位小花片酬也高得离谱,据悉杨颖拍摄《孤芳不自赏》时的片酬高达数千万,这部剧大家可能多少都有听说过。
抠图成为了这部剧的特色,不是空镜的镜头多次反复地利用,剧组有钱后期抠图,为啥就没钱前期多拍一些镜头......
杨颖的演技全部流于眨眼和瞪眼的动作之上,钟汉良还是一如既往的偶像剧演法。外加剧情过于魔改,伤了一部分原著粉的心。
《孤芳不自赏》毫无悬念地扑了,豆瓣3分的评价,足以说明观众不为此买单。
倪妮的《天盛长歌》,不论是从服装搭配,场景布置等方面,都是一部实打实的大制作,演员片酬自然也是优渥的,爆料称她和陈坤一起就拿走了共计1.5亿的片酬。
打着同期收音的精品国剧的旗号,《天盛长歌》未播先火,但好景不长,谁知播出了一段时间后,该剧就因为收视低迷被腰斩了。
颇具现代时尚感的倪妮,初次试水古装剧,就被嘲扮相过于现代,穿上古装后不贴脸。
虽然这部剧有着摄制精良的团队,超强的演员卡司,最终也做到了电影质感的呈现。
花了这么多钱,却输在了叙事结构没有爆点,叙事节奏不够精炼,以至于观众的代入感不强,收视率不断下跌,即使上架流媒体平台也没能取得很好的播放量。
由此可见演员,导演,编剧都是要互相成就的,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剧就有可能糊掉。
杨烁凭借一个“小包总”,成功让自己的身价水涨船高。
他就曾被爆出因片酬过高,与剧组协商失败的事情,而让剧组陷入被迫停机的窘境里。因为这种事情闹上台面的情况还真不多。
一面是限薪政策的制约,一面是不肯让步的8750万片酬,僵持不下的结果就是搁置,损失自行负责。一边面临开机资金流失的压力,一边面临着可能坏掉个人的圈内名声的问题,不论哪一方似乎都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打铁趁热,谁红请谁的这种流量,并不是都是好的,获得关注的同时,可能还夹杂着更多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
还记得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吗?粉丝锁场与影院反锁场的拉锯战,可谓是让很多人都见识了一下何为粉丝经济。
在口碑逐步跌落的情况下,粉丝们为了不让影院降低排片场次,而通过每个场次购买一两张票的行为,给影院营造热卖假象的错觉。
正是这样,也反映了一些一线明星、流量明星虽有强大的粉丝基础,但也并不能成为收视口碑的有力保障。
资方们花钱买糊的剧集比比皆是,反观有些平衡了各项支出,严抓剧本和创作的剧反倒容易突出重围。
从《白夜追凶》,到《隐秘的角落》,再到今年的《山海情》、《觉醒年代》,总有一些黑马冲出来,被观众所喜爱。
这些剧的特点,都是用了不多的制作成本,用心去做了影视文本,演员的选择也是恰如其分,有的演员甚至愿意自降片酬出演。
这些良心剧最后无疑都成为了现象级佳作,也让很多优秀的演员走入观众的视野。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多了一些演戏的机会。
这样的彼此成就,才是最有效的循环不是吗?
导演们选角的时候可长点心吧,不要单一地看重某些演员的名气或粉丝量,还要看看他们是否具备一颗专业且有责任素养的敬业之心。
演员则是要考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多拿出几部有质量的代表作,不要一味地只看重钱,不然到最后折了自己的口碑不说,有戏可拍都未可知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