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在前不久的奥斯卡最大的风向标——金球奖的颁奖礼上,萨姆·门德斯凭借新作《1917》出乎意料地战胜了《寄生虫》的奉俊昊、《小丑》的托德·菲利普斯、《好莱坞往事》的昆汀·塔伦蒂诺等年度热门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对于熟悉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观众而言,萨姆·门德斯是个不陌生的名字,他的个人导演生涯处女作《美国丽人》便获得了第72届5项奥斯卡奖。无论从主题内容的丰富性还是视听语言的成熟性来讲,《美国丽人》都具备成为经典的条件。
影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全球3.56亿美元票房的惊人成绩,首先取决于包罗万象的主题元素,从两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视角审视群体的精神危机,撕破了粉饰的虚华外衣,直面生活的惨痛与凝重、人性的真实与复杂,几乎涵盖了中年危机、婚姻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代际差异、边缘群体的内心伤痛等普世性情感与社会话题;而影片荒谬不经、诡谲不已的黑色喜剧形式,明丽却暗藏哀伤悲悯的调性,又给予了观众深度的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看,影片正是对此前《雨人》、《阿甘正传》等诠释“美国梦”电影的一种回应,比起前者所着力渲染的家庭的温情、人与人之间的良善与忠诚,《美国丽人》展现出了一定的解构色彩,即是用一种高度自省的视角去审慎地反思中产家庭的实质与人性的真实面貌。
莱斯特(凯文·史派西饰)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中产阶级中年男性。事业上庸庸碌碌、婚姻生活麻木冷淡、父女关系疏离充满隔阂,因此,他时时刻刻处于妻子的冷暴力、女儿的埋怨中倍感压抑。走样的身材、生活的琐屑、遥不可及的理想,使得他的生命陷入一种病态的平庸不能自拔。
从《非常嫌疑犯》到《洛城机密》,从各种小成本风格化的独立电影到大制作商业片,凯文·史派西展现出了对不同类型角色出色的塑造力。无论是沧桑失意的小人物,春风得意的职场精英,抑或是叱咤风云的枭雄,均可手到擒来。最为人称道的是,比起很多主流男演员们模式化套路化的温良、和善,他塑造的角色总是有着介于正邪之间的复杂性,或世故圆滑、或工于心计、或阴沉冷酷。
而这种精妙的性格把握使得他总能把握到近乎于真实人性的诡谲与暧昧,因此在《美国丽人》中,他那独一无二的幽默感与喜剧天赋、细节上的绝佳分寸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于他而言可谓是水到渠成。
女主角卡洛琳的饰演者安妮特·贝宁虽然不似凯文·史派西般光芒四射,但也用一种极为个性化的表演诠释出卡洛琳的性格精髓。卡洛琳外表看似精致华丽、精明强干,实则内心却处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紧绷、狂躁的神经质状态犹如火山般一触即发。平日里的暗潮汹涌、崩溃时歇斯底里的嘶喊、自我摧残式自我施压,都呈现出了一种收放自如的驾驭能力。
女儿简则是典型的现代青年,愤世嫉俗,心底却有着深深的自卑,缺乏安全感,对未来感到迷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却又对他们的平庸世故深恶痛绝。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中产阶级核心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影片则采取友邻、恋人、闺蜜这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雏形试图影射一个更广泛的社会众生相。
弗兰克上校通过压抑自我、遮掩起自己的“同志”身份、来取得主流社会的认同感,这种近乎病态的自我否定、自我仇视在专横跋扈的男权家庭终究导致了一种病态。这种精神分裂使得他性格异化从而成为一个偏执、癫狂具有毁灭性的人。而简的闺蜜安吉拉,看似是美丽张扬充满自信,内心却憎恶平庸,惧怕被冷落。
每个人都活在巨型“社会机器”下的既定游戏规则之中,或麻木、或伪装、或异化,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与生活抗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试图得到爱与自由、尊严与认同,最终却陷入一种荒谬的矛盾、怪诞的虚无之中。这种振耳发聩的讽刺性,是对整个病态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批判与叩问。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超现实元素融入、情节推进方式上的反讽与戏谑色彩,使得影片有着鲜明的荒诞黑色喜剧风格。
首先是在于,影片开头即是男主人公莱斯特以第一人称独白的画外音方式“预言”42岁的自己将在一年内死亡,这种超脱现实又不完全虚构的怪诞魔幻色彩,使得影片有着强烈的超现实意味。
在已经“确知”生命即将终结的情况下,莱斯特的癫狂、宣泄、反思、救赎更平添了几分伤感。对美好事物(于他而言是美丽的安吉拉)的向往重新燃起了他的激情,因此他一反窝囊的做派,开始奔跑锻炼做出最后的反抗,尽管不是道德上的尽善尽美,却大有为尊严而奋斗之势。
在影片的结尾,安吉拉将自己内心的脆弱与轻柔与之坦诚相待,真心的问候唤起了他内心悲悯的回归,他救赎起自己的贪婪与放纵,用最后的关爱与怜惜守护着心中的美好,同时审视且自己的人生:童年时的最初梦想、初恋时的激情、女儿的美丽与纯净。
其次,影片有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两个邻居之家的互动,邻居家的男青年的dv摄影爱好,完成了一种“窥视”与“被窥视”的人类世界缩影,即是每个人都在“注视”别人的生活与人生,同时也处在被别人“注视”之中。这种关系通过模糊dv的“家庭录像带”方式穿插呈现。
此外,影片在叙事手法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精彩绝伦之处——“契诃夫之枪”,通俗地理解,即是任何在叙事流程中出现并强调的道具、符号元素,一定要具有目的性和功能性,否则便没有出现的意义。
这即是引发影片高潮即结尾处的一个重大悬念:是谁杀了莱斯特?
在影片结尾的分角色多视角再现枪声时间节点的现场空间来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是弗兰克上校。而影片此前多处出现妻子卡洛琳的射击场景最终却又“假以他手”完成了“精神弑夫”。这种隐喻的含义自然是毫不晦涩的:是病态的精神世界、无形的生活枷锁结束了莱斯特的生命,是在众人的宣泄、愤怒、癫狂中,彼此完成了一种解脱。
如果说富有张力的故事、意蕴丰富的主题、生动多彩的人物、节奏紧凑的叙事,造就的是一份通俗意义上的“好看”,影片精于设计的影像造型、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构图,使得它散发着一种醇厚的魅力。作为有着多年舞台执导经验的导演,自然是有着不凡的舞台调度功力,而对于首度独立执导电影的萨姆·门德斯,如何做到将其融入电影化的视听语言,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地方。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的dv摄影片段的穿插是对影片叙事空间的一种拓展,同样地,影片还将莱斯特内心世界用一种舞台式的打光来呈现,即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又是一个独立的大舞台。这种个体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现实存在与内心想象的关系得到了完美交织融合。
景别上更是实现了叙事空间的电影化展现,从俯视全景下的凋敝破败与苍凉,到别墅外景白色外观红色大门的华丽与别致,再到家庭内部的封闭空间,形成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在室内空间的调度上,萨姆·门德斯的舞台调度功力可见一斑。不同层次的光线,冷暖色彩的对比,构图上的关系暗示隐喻,随处可见且张力十足。例如,莱斯特与卡洛琳饭桌上的剑拔弩张,女儿简的无所适从,无不昭示一家子的疏离与隔阂;邻居一家,上校强势占据视觉中心,妻子被挤压到沙发边缘,神色压抑又憋屈,无需台词交代,跋扈的上校,委曲求全的妻子,此般家庭生态便可窥知一二。
除此以外,阴雨连绵的天气所勾勒出的沉郁与压抑,中产家庭的精致外观正如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工整、机械化的“线条”、“框架”成为一种禁锢内心的桎梏。
通过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影像风格的感知,最终回到的仍旧是对电影所要传达的一种核心观点的追问,或者说它引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即是对片名“american beauty”真正含义的思索。中文译名“美国丽人”简单明快,又颇为懂得如何戳中中国观众心理,但显然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原名的精髓。
解析片名的含义当然要从影片出现的几个意象符号来理解:玫瑰、死去的鸟儿、随风舞动的塑料袋。
玫瑰,是最直观的物象符号,也是贯穿全片的、具有高度的表意性。“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的品种,而它的恣意绽放、充满生机,又代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是苍白人生中的一抹光亮,对于疲惫麻木的主角莱斯特而言,是青春洋溢的安吉拉。
而影片并没有将“美”的定义局限在人生,是一种从静观万物中收获的感悟。“死去的鸟儿”用生命的消逝引发了一种对“生与死”仪式般的体验与感知,带有一定哲思性;而“随风舞动的塑料袋”,则将生命的美好诠释为一切形态的生命飞舞。
影片中这般诗性的生命体验与慈悲的悲悯情怀,与沈从文的小说、侯孝贤的电影中所传达出的精神是高度相似的,即是关注生命中一切不经意的美好、不被瞩目的诗意与感动的瞬间。因此,影片在反讽与戏谑口吻的背后,不仅仅是对虚华与丑恶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对渴望回归生活本质的呼唤,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本文版权归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剧情片舞台丽人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舞台丽人剧照,舞台丽人hdbd高清版,舞台丽人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舞台丽人》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