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人气:加载中...

朝霞 (1959)

暂无评分

主演:庞学勤  叶子  张桂兰  

导演:严恭  又名:

豆瓣精彩点评: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腾讯视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优酷视频

剧情介绍

作者:吴钊

中国古代,名山少不了名寺,名寺给名山增光,四顶山也不例外。传说中魏伯阳炼丹留下的炼丹池遗址西北侧,就有充满故事和魅力的朝霞寺。


"


一、朝霞寺始建年代


明代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诗人留下了《朝霞寺》诗,“名蓝高敞冠群峰,下界庄严净土同,松古虬龙蟠宝地,石惊虎豹隐珠宫,丹池仿佛留仙鼎,湖水苍茫几钓翁,日暮凭栏秋色远,山山锦树绘霜空。”


唐代诗人罗隐在《游四顶山》诗中提到“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此地,愿薙发和须”,表明四顶山气候宜人,是修行的好地方,有缘份的游人来到这里,都愿意剃除“发和须”,出家修行。同时也说明,他来四顶山时,四顶山上已经有寺庙和出家的僧人。


明万历元年(1573年)成书的《(万历)合肥县志》记载,“四顶寺”,“建于宋”。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1697年)的《(康熙)合肥县志》记载,“四顶寺,宋建,四顶山上”。清嘉庆八年(1803年)完成的《(嘉庆)合肥县志》第十四卷“古迹志”记载,“朝霞寺,本名庆和寺,明黄道月更名”。


从这三个不同历史时代、有传承关系的《合肥县志》记载来看,四顶山上的朝霞寺(四顶寺),最早建于宋代,原名庆和寺,俗称四顶寺,明代更名为朝霞寺。


然而,《合肥县志》中记载的朝霞寺建寺年代,与罗隐诗里反映的内容却不一致。罗隐“遇夏僧无热”的诗句已经反映出,他登四顶山时,山上已有僧人;“游人来此地,愿薙发和须”诗句反映出,山上已有寺庙,否则,游人来到这里基本不可能会想到“愿薙发和须”。朝霞寺最初建寺的年代不会迟于唐代。


民国时期,有人认为朝霞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远远早于宋代,南北朝时期的后面才是隋代、唐代、宋代等。


1932年印制的《合肥名胜杂咏》里有关于四顶山炼丹池的诗,诗名《炼丹池》,诗序中写道:“刘宋时,于池侧建朝霞寺”。1935年第107期《佛学半月刊》刊发释长照的《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介绍朝霞寺,“肇建刘宋”。


“刘宋”是“宋”也不是“宋”。刘宋,在历史上指的不是人们熟知的唐代后面的那个宋代,而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刘宋,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公元420年,总揽东晋军政大权的刘裕废晋立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历史上被称为“刘宋”。“刘宋”存在的时间很短,不到60年时间,公元479年,“刘宋”就被齐取代,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可以确定朝霞寺“肇建刘宋”,说明,朝霞寺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


当然,越是接近历史事件发生时代的典籍,对历史事件发生时代的记载越确切、更可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万历)合肥县志》《(康熙)合肥县志》《(嘉庆)合肥县志》对朝霞寺最初时代的记载应该比民国时期的记载更可靠,但是,我们现在没有看到的古代典籍不代表民国时期的人没有看到,不代表《炼丹池》诗的作者和《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的作者没有看到。仅从典籍年代的先后顺序,不能作为判断历史事件确切发生年代的完全依据,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疑点、疑问综合考量。


综合分析罗隐《登四顶山》诗、历代《合肥县志》和《合肥名胜杂咏》中的《炼丹池》诗序、《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朝霞寺可能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至少在唐代已经存在,《合肥县志》中建于宋代的记载不确切。


如果没有其他方面更有力的证据,可以认为朝霞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


"


二、更名“朝霞寺”的人物


朝霞寺名称来源于四顶山的别称“朝霞山”,这个结论显而易见,没有必要讨论,然而,是谁将四顶山上的寺名更名为“朝霞寺”的呢?对于此,历史资料里有两种不同说法。《(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明黄道月更名”。释长照的《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介绍,“迄乎荆卿名笔,署曰朝霞”。


明代的黄道月和荆卿可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亲兄弟关系,黄道月是兄,荆卿是弟。


黄道月,字德卿,今肥东县石塘镇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圣中书舍人,“风神俊郞,好为诗”,可惜英年早逝,“年三十九卒”。著的诗集已经遗失,《合肥县志(嘉庆)》留有他的《登浮槎山》、《游鲍明远读书处》两首诗。浮槎山主要部分就位于石塘镇,也是座历史文化风景名山,主峰四周罗布九座山峰,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松柏茂密,清幽宜人,顶峰并悬着神奇的清、白二泉,水位稳定,旱不涸,雨不涨,取不尽,用不竭,北宋欧阳修饮了浮槎山的泉水后,兴致勃勃地留下文章《浮槎山水记》。


荆卿是黄道月弟弟黄道日的字。黄道日,字荆卿,“以诸生入国子监读书,亦有名于时”,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5年)乙丑科武进士,《(嘉庆)合肥县志》也留有他的两首诗:《镇淮楼远眺》《游蜀山》,《巢湖志》里有他描写巢湖的无题诗,“灵宫东瞰俯长流,水泊湖天势欲浮。且向三山瞻丽阙,直从九点辨齐州。春留珠树玄栖鹤,岩落丹山白近鸥。为问风尘几劳碌,却疑何处觅千秋。”


更加令人佩服的是,《(嘉庆)合肥县志》记载,黄道日还写了《赈济条议》,认为“救荒之法”,无外乎“赈粥”和“散米”,两种做法都有利有弊,他觉得“赈粥”的弊处更大,不如“散米”。


有意思的是,两人的兄长黄道年(字延卿,号味玄),也是文进士,曾任江西南城知县、天台知县、汉州知府等职,曾游四顶山,作有《登四鼎山》诗:“振衣高处听鸣榔,烟树苍茫隔水乡。苔蚀断碑丹灶远,蝀悬残壁白云长。濒湖鱼浪翻晴雪,归路樵斤下夕阳。莫道停车留信宿,风流今始寄山房。”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六家畈吴氏人家第一次修谱,还邀请黄道年作了序。


“朝霞寺”这个名称,到底是黄道月改过来的,还是其弟弟黄道日改过来的,在缺少其他旁证资料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争论。从现有资料看,不是黄道月,就是黄道日,都是他家里人的事。


黄道年、黄道月、黄道日,三兄弟名字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年、月、日”,很有意思;三兄弟都是进士,不容易,了不起。


"这里曾经有座寺



三、富有禅机的楹联


楹联就是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流传和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等许多国家。中国传统的官府、学堂、宗祠、寺庙等重要场所,以及富有、大户人家,都长年悬挂别其一格的楹联,楹联内容别具匠心,与悬挂的场所相吻合,体现出创作者的心意或感情、感觉。楹联不仅在形式上,在内容上也是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朝霞寺有很多楹联,内容大多在历史的长河里湮灭,好在还能找到一些,季群生先生的《梅缘梦记﹒肥东篇》里收录了朝霞寺山门、正殿、关帝殿和寮房等建筑的楹联。


朝霞寺山门楹联、关帝殿楹联主要描绘四顶山景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象。山门楹联:“胜境一山分四顶,奇观三面瞰平湖”,关帝殿楹联:“山势东来犹望蜀,湖陂西下欲吞吴”,这些楹联的内容与宗教无关。


正殿楹联内容和僧人居住的寮房楹联内容就与宗教有关,特别是与僧人的修行有关,富含禅机佛理。


正殿楹联多,有:“进得山来莫放彩霞归去,任从波撼好将顽石磨平”、“梦熟五更几杵钟声敲不破,神游四顶半天霞彩灿如花”、“禅门无住始为禅,平齐山顶但十方士女虔诚,何处非祗园精舍;度世有缘方可度浩荡湖波,果一念言行良善,此间即慧海慈航”。


僧人居住的寮房楹联就一副:“披这件白衲单衣,暮击鼓晨撞钟全不思乾坤旋转,只求在小法门中悠闲清静;吃那样黄齑淡饭,早诵经晚念偈纵未能佛祖修成,也想到大罗天上快乐逍遥”。


正殿和寮房这些蕴含禅机佛理的楹联内容,不由得让人心生禅意。唐代诗人罗隐在《游四顶山》诗中提到四顶山气候宜人,“游人来此地,愿薙发和须”,会产生出家的想法。其实,读着这些蕴含禅机佛理的楹联内容,更容易让人产生出家修行的念头。这样的楹联内容,对于帮助僧人感悟禅意,提高和巩固僧人的修行,也有说不尽的好处。


朝霞寺香火旺盛,每到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各怀心思地烧香拜佛祈平安。1948年《星报》刊登的文章《世外桃源黄麓半岛》里面提到朝霞寺的庙会,“朝霞寺每年都有所谓庙会,四面八方的乡民都来此烧香,一年一度的盛会,据说都非常热闹”。


"四顶山上的“浮芦井”简介



四、“浮芦井”的传说


朝霞寺与炼丹池之间有井,深十多米,名“浮芦井”,又名伯阳井、蜀井。每一种名称后面都有传说故事。


井名伯阳井,与魏伯阳有关,传说魏伯阳在炼丹池炼丹时,就是从这个井里取水炼丹。


井名“浮芦井”有两个传说,都与朝霞寺中的僧人有关。


第一个传说。朝霞寺中的老和尚生病,需要喝佛教胜地峨眉山上浮芦井里的水才能治好。小和尚下山,历经辛苦赶到峨眉山,从浮芦井里打了一小桶水回来,又历经辛苦回到四顶山。四顶山山路上,看到寺门,小和尚非常激动,三步并作两步,不想,脚下一跘,水桶磕了一下,磕大半桶水。


小和尚急了,这可如何是好。再去峨眉山取,时间上来不及;不去峨眉山取,无法向师傅交待。


小和尚急中生智,便到寺旁边的井里打了半桶水上来,提进寺,说是从峨眉山提来的。


老和尚非常高兴,马上烧开喝,喝下去不久,病就好了。


老和尚病好了,还在回味水的味道,突然想起来,这水的味道与山上井水的味道好像,就怀疑起来,问小和尚到底从哪里取来的水。


小和尚起初还想隐瞒,在老和尚的追问下,承认从山上的井里取了水。


老和尚感到奇怪,以前喝井里的水没有治好病,现在喝井里的水怎么就把病治好了?

老和尚琢磨过来了。小和尚虽然从山上井里取了水,但是桶里原来的水没有倒完,峨眉山浮芦井里水的药效还在。


更神奇的是,由于小和尚从山上井里打水时,桶里水与井里水掺杂在一起,一部分从峨眉山浮芦井里取来的水留在井里,从那以后,山上井水也能治病。于是,僧人们将这个井取名为“浮芦井”。


第二个传说。也是朝霞寺中的老和尚生病,需要用四川峨嵋山的芦苇作药引,可是去四川峨嵋山路途太远,来回时间过长,远水解不了近渴,僧人们感到无计可施。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僧人去井里打水,水桶上来,居然发现水桶里漂浮着峨嵋山特有的芦苇,非常神奇。僧人们用芦苇给老和尚作药引,果然药到病除。人们猜测,四顶山上这口深井与佛教胜地峨嵋山的浮芦井相通,便起名“浮芦井”。


这两个传说中,水井都与佛教胜地峨嵋山有关,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伯阳井、浮芦井,又称“蜀井”。令人深思的是,安徽九华山也是佛教胜地,“浮芦井”的传说与路途更远的峨眉山联系在一起,却没有与九华山联系在一起。“外来和尚会念经”,莫非是越远的和尚越会念经?


“浮芦井”有井栏,晚上月上中天,扶井栏向下看,能看到井底水中映影着皎洁的月光,这便是四顶山景中之景——朝霞映月。


四顶山下的老人们说,1950年代,“浮芦井”仍然很深,他们在山上放牛时,扔一枚小石子下去,好长时间才能听到石子落水的声音。夏天,用结实的棉线拴小玻璃瓶从井里打水,水打上来时,喝起来非常冰人。几十年过去了,“浮井”不再,现场只留下一个1米多深的土坑,坑里长出好几棵树,很明显,是被填埋。


“浮芦井”被填埋,应该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浮芦井遗址



五、朝霞寺的被毁


与国内许多寺庙一样,朝霞寺被毁过多次;与国内许多寺庙不一样的是,朝霞寺最终不是毁于1960年代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而是最终毁于更早一点的1950年代。


有资料记载,朝霞寺在晚清时期被毁过一次,毁于太平军之手。晚清时期,太平军进驻巢湖北岸,朝霞寺在战火中焚毁。淮军华字营首任统领吴毓芬在“平吴”后托病回乡,对此感到非常可惜。他在《四顶山》诗中写道,“可惜朝霞寺,罹兵已作墟”。1935年,僧人释长照在《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中陈述,“慨洪、杨之役,兵燹摧残,兰若为墟,禅关颓废”。


好在,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许多人为重建朝霞寺做了艰苦努力。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乡里多贤,谨择古刹之旁,另建关圣大殿”,祭祀三国时期的关羽。1935年,释长照在第107期的《佛学半月刊》上刊登《合肥四顶山朝霞寺募捐启》,为重建朝霞寺而募捐。在释长照等人的努力下,朝霞寺在民国时期得以重建,一度辉煌。


刘寿三村距四顶山约3公里路程,刘寿三村的刘先成,1980年前后在朝霞小学当老师,班主任,教语文。他在课堂上,对学生们介绍四顶山的历史、传说时,回忆说,1940年代,他去四顶山玩,朝霞寺里有好多僧人,寺里有放生池,放生池里的黄鳝特别粗。


1950年代,朝霞寺再次被拆毁,至今没有恢复起来。


朝霞寺这次被拆毁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毁于1950年代初期,第二种说法是毁于1958年的“大炼钢铁”时期。


1951年,开始接收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志愿军伤病员的皖北康复医院,移至六家畈,1952年更名为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简称“康复医院”), 586名职工,设病床1000张。1932年出生的六家畈人吴彬信当时在康复医院帮忙,他说,医院派人去四顶山拆朝霞寺,将木头拉到六家畈建房,给志愿军伤病员住。


四顶山脚下的大蔡村、沙二岗、靠山杨村人却说,朝霞寺拆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荒唐的“大铁钢铁”时期,有一天晚上,人不知神不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将朝霞寺拆毁,木料连夜运走。第二天,附近村里人得知消息后上山,现场一片狼藉,沙二岗人将朝霞寺的大钟拿走,后来据说也被拿去“大炼钢铁”,靠山杨村人只得了“一粪桶的木材”。


王信一村的王正德1932年出生,1953年入伍,在朝鲜战场上参加过军事对峙,1958年3月退伍回乡。他说,康复医院拆了朝霞寺,大炼钢铁时把朝霞寺拆完了。


从几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言之凿凿的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950年代初,建设康复医院时,将朝霞寺部分拆除;1958年大炼钢铁时,将朝霞寺及所有建筑物全部拆除。


老人们对四顶山上的僧人有印象。吴彬信记得,朝霞寺里有个“麻和尚”,他们登四顶山的时候,正好遇到这位僧人下山去化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朝霞寺的僧人被集中到巢县长岗吴村的圆觉庵;“文革”初期,圆觉庵被红卫兵拆毁,僧人们被赶往九华山。


巢湖流域知名的历史文化公众号“最忆是巢州”,对巢湖流域文史的发掘和传播做了不少工作。该平台曾发布相关文字,文章作者在四顶山下走访,当地人告诉他,朝霞寺前面还有个小寺(应该是朝霞寺的组成部分),中有老幼僧人两名,每年的正月二十三,两人下山,在四顶山南麓的靠山杨、吴大海两个村庄一路发帖,表示为村民祈福,并讨米钱。


肥东县政府曾想恢复朝霞寺。2003年1月22日,肥东县旅游开发办公室在中国拟在建项目网上发布招商公告,计划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开发四顶山风景区,内容包括恢复朝霞寺等。近20年过去了,2022年5月,朝霞寺旧址仍然遍地残砖碎瓦,仍然没有听到有恢复朝霞寺的具体消息。


朝霞寺,不可能真地只存在于历史中吧。


最忆是巢州

剧情片朝霞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朝霞剧照,朝霞hdbd高清版,朝霞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朝霞》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更多

相关影片

HD
HD
HD
HD
HD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