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一百年以来,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领导文艺工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建党百年·我们的文艺”微评,上海一批文艺家、评论家将围绕这一主题,结合上海的文艺发展历程,用文艺评论等方式回顾、梳理、总结百年来党领导文艺工作包括创作、理论评论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展望新时代繁荣创作、发展评论的前景。
周信芳对先进文化思想的追求与实践
单跃进
1924年春,周信芳在上海拜访了田汉。两人素昧平生,却是久慕大名——周信芳是《南国》的读者,田汉则是周信芳的观众。
当时的周信芳已成了响当当的名角,演艺堪称顺风顺水。但他内心沉闷,正是为了表面风光、内在陈腐的梨园行——他希望改进京戏、发展京戏,为京戏寻找一条更有社会性、时代性的出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周信芳读到了一本《南国》杂志,其中许多言论正是他心中所想却又难以言说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感到了一股“清新芳烈”的气息。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剧坛,素来“旧戏”“新剧”泾渭两分,互不来往。“旧戏”是个超稳定的庞大系统,有其自身的规矩,更是艺人们的营生——养家糊口是为首要,对演戏与社会、与人生的关联,极少有人关心。周信芳恰恰就是那“极少”的人。在年少时,他就受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戏曲改良运动的影响,对《潘烈士投海》《党人碑》《黑籍冤魂》《秋瑾》等追求新文化、反映新变革的新编戏深感兴趣,更对京戏针砭时弊、控诉黑暗、宣扬民主的功能深信不疑。不久后,他便开始了演艺社会性的实践,先后主演了时政剧《民国花》《宋教仁》,并与汪笑侬合作,深受启发,对“旧戏”“新剧”的内在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周信芳认为,京戏要保持生命力,必须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反映大众的心声,为推进社会发展、激扬人们精神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想法与田汉的“新歌剧”艺术理想不谋而合,于是有了1928年以南国社“鱼龙会”名义演出的《潘金莲与武松》。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田汉、周信芳等对“新国剧”的一次公开实验。同年,周信芳在《梨园公报》撰文小结说:“无论古典、浪漫和写实的戏,都是人间意志的争斗,如能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客,那才是戏的真价值。”“要宣传人生的苦闷和不平……演戏的能把剧中的真义表现出来,或者创造个新的意见给观众,那才是真艺术。”这些见解显然是受了田汉“艺术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观念的影响。
周信芳在接受了田汉“求真”的艺术主张后,其表演日趋追求对人物内心真实的塑造,进而在表演上产生了一种同时基于京剧深厚传统基础和人物真实思想情感的气势,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在表演上我总是力求真实,无论唱做念打,我总是力求情绪饱满,力求体现角色的性格和当时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求真”主张在中国戏曲史上古已有之,却在近世被忽视,周信芳以“求真”为基础的“麒派”艺术,正是继承和弘扬了这一当时几乎被人遗忘的优秀传统。
此后,周信芳与田汉一直保持密切的往来,在戏剧创作主张、艺术创造上达成一个又一个共识。田汉曾把两人的谈话撰写成《周信芳先生与平剧改革运动》发表,文中详尽地表述了周信芳对京戏改革的六大看法,内容涉及京戏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演剧艺术的完整性、传统精美技艺保存以及艺人和社会环境等。这些虽是周信芳的个人体会和意见,但离不开田汉这位新文化人士、共产党员的思想启迪和浸润,与革命的、先进的、群众的文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潮,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1955年出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创建和奠定了上海京剧院的艺术事业。1959年7月,周信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徐策跑城》
周信芳从一个旧时代的艺人,到主动接受朴素的社会文化改良思想,再到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思想,始终努力地追求中国民族演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进步与发展。这段历程,正应了1961年田汉为祝贺周信芳舞台生活60年的赠诗:“乾坤依旧争邪正,珍重先生起怒雷。”
京剧艺术片《宋士杰》周信芳 李玉茹 童芷苓
(作者系上海京剧院原院长、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编 | 忻 颖
美编 | 音 云
剧情片周信芳的舞台艺术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剧照,周信芳的舞台艺术hdbd高清版,周信芳的舞台艺术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