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那年啃下来不少书,其中读来最热血沸腾、慷慨悲壮的莫过于孙浩辉十一卷本的煌煌巨著《大秦帝国》。
除了历史课本外,我对历史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少年时代自村子里长者那里借来的一套《上下五千年》(事后一直没还,几年前回乡,得知老先生不久前逝世。每每念及此书,心下甚是歉然)和老爸买的蔡东藩的《前后汉演义》。这两部书对秦王朝的评价都是不怎么样的,再加上后来历史课上的熏陶,对秦的认识颇为有限。后来读《史记》和《汉书》,对秦难免带着有色眼镜。
而看完这套书后那种石破天惊的阅读体验,彻底改变了此前我对秦朝暴戾、乖张、商鞅变法、焚书坑儒,诸如此类的看法。后来再读吕思勉的《中国史》(即《白话中国史》),以历史学家的的严谨考校来佐照这部小说,更觉得秦人之卓然,更为这四句话击节赞叹:
秦人贫苦,无以为贡;秦人骨硬,无以折腰!
秦之于后世的诸多意义无法一一列举,仅做如下几点陈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 立制:郡县制,统一与分裂的伟大决裂
甫定六国,嬴政便着手立制。虽然自孝公以降,历来秦君都渐渐削减封主权利、减少分封,但在群臣眼里那似乎只是为夺取霸业让步的权益之计。一旦大业得成,还是要遵循祖制分封诸侯的。一干儒生更是叫嚣聒噪,唯恐天下不乱。还好嬴政和李斯力排众议,确立了郡县制,一举鼎定两千年中华帝国之格局。
而反观历代,战乱之源便是分封诸侯。前汉刘邦自以为嬴政愚蠢不晓得将天下分与自己的宗室才是‘家天下’的妙策,一待自己面南而坐,便迫不及待的分封天下,并“刑白马与诸侯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大觉得把天下给姓刘的更靠谱。结果诸藩坐大,搞得文帝景帝不得不殚精竭、如履薄冰的削藩,闹出了大伤元气的七王之乱。深受三国分裂之故的西晋也未能免俗。司马炎赶走曹奂称帝,天下尚未统一,便开始大肆封王,一口气封了27个司马氏的王。而终其一生,司马炎一共封了57个同姓王,创历朝历代之最。结果便是他刚一死便战乱四起、同室操戈,加之后世的五胡乱华,近200年烽烟不止,不能不说是受此贻害。
一脉相承,最后一个帝制王朝清朝,前期迫于形势勉强封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个王,到头来还是少不得康熙来削藩、靖乱,还险些闹出乱子。可见分封实在不是统一的好法子。而秦以后的唐宋明清,基本上都以郡县制为基础,得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繁荣。
二、 萧墙内外:外戚与宦官
嬴政一生不立皇后,不能不说是一个特例。这或许是汲取曾祖父昭襄王前期始终受制于其母和其舅(就是大名鼎鼎的穰侯)的教训,或许源于不满其母和吕不韦及嫪毐的勾结,或许亦只是他心底独揽大权的欲望,具体不得而知。秦王无后,杜绝了外戚之乱。尽管他努力做到内部不宠幸宦官——有必要指出的是,赵高在始皇帝前期绝对是一员干练的大臣而非简单的宦官。嬴政重用他和一般的皇帝轻信宦官有着很大的不同——也尽可能杜绝了宦官借势。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无外戚固然无乱政之虞,但赵高奸相渐现之际,倘若有外戚能登高一呼,倘若扶苏能当机立断,倘若蒙恬能拥兵自立,秦之历史会如何演绎真不敢断言。
再看以后的历朝历代,斗争大多源于外戚与宦官,尤以两汉为最。刘邦一死,吕后便跳了出来,废立皇帝于鼓掌之间,间接上也诱发了七王之乱。而王莽的篡位经过和后汉的孱弱历史更是一部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史。即使到了清末,还有慈溪太后垂帘听政。
三、 统一文书制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秦统一度量衡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准化生产。而统一文字的意义,对于民族融合和统一,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信?去印度看看去吧!正是文字的统一,才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衍,才使得我们虽然操不同的方言,但可以谈论同样的事情。可以说,这是避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遭遇‘巴别塔’式危机的重要一步。
从十八世纪英帝国崛起四处殖民继而传播英语,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来看——直到今天我们仍以英语为世界官方语言——秦统一文字的重要性绝对是空前的。此后无论是五胡乱华还是蒙古、女真入侵,都非但没能改变我们的文化传承工具,反而自身被汉民族同化。相较于东海勒石、泰山封禅,这一举措更值得彪炳史册。
四、 往事:年年岁岁,似曾相识
秦朝当然不是完美世界,更不是桃花源。
修长城固然是冷兵器时代为了抵御外敌零星骚扰的必要举措——秦长城只是把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吕思勉考证说秦长城所经之地在今河套和阴山山脉之北,东端在朝鲜境内。并不只是到今天长城尽头所在的山海关。)——但也不能排除嬴政个人内心深处对文治武功的炫耀。这在本质上和后世的某些工程没什么不同。不过人家至少修了后不会再拆掉。
修驰道是加强地方控制的手段,其实更是对匈奴的军事备战。倘若没有驰道,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击败来犯的匈奴并封狼居胥山、使匈奴人胭脂山下嚎哭“女儿无颜色”。如果加上郑国渠、都江堰和灵渠,秦王朝的民生工程实在是规模庞大、旷古烁金。后世帝国无出其右。唯一能比的大概也就京杭大运河——还要让杨广背上‘劳民伤财看琼花’的黑锅。而这些泽被后世的工程手笔之大、气势之雄,不输当代一些工程。“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造渠梁”,这一要旨秦朝领悟的最透彻。
至于修宫殿、收兵器,对比后世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翻新、嬗变手段,秦时代的当权者的洞察力,绝对旷绝古今。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真的是提纲挈领。别的不说,五千年的征战杀阀、勾心斗角、阴谋阳谋,连一部《韩非子》都没跑出去。
五、 精血与脊梁:秦人骨硬,无以折腰
看《大秦帝国》,整套书最让人血脉贲张的是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而最让人心魂一颤的却是第一部《黑色裂变》里那句‘秦人贫苦,无以为贡;秦人骨硬,无以折腰’。
秦人贫苦,无以为贡!
所以食苦菜、喝凤酒,任商鞅大开大合变法,终于从仓无积粟、宅无余粮到咸阳富甲天下、秦人富国强兵。而历朝历代,凡以上贡换取苟安者,莫不遭遇覆巢之危。北宋以贡事金(靖康之耻)、明以贡事瓦剌(土木堡之变)、满清割地求和(悲剧更是数不胜数),反证比比皆是。可见,贫苦并不是摧毁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原因,怯懦、苟安、得过且过才是毁灭的根源之一。
秦人骨硬,无以折腰!
所以不屈强敌、秣兵西陲,积忍二十年而出函谷、夺河西;五代帝王惨淡经营,近一百五十年而定六国、一统天下。
与此类似,凯撒的罗马帝国、铁木真的蒙古帝国乃至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为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都是骨硬不折腰的典范。
孔子问老子,何以长久?老子以舌齿为喻,曰软久硬短。但若无硬齿,但留一软舌头又有何用?
蛇韧在身,毒藏于齿;虎威在形,利在爪牙。没有硬骨头硬牙齿,只好饿不死的鸭子一般嘎嘎叫个没完而又任人宰割了。
秦人贫苦,无以为贡,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遂以天下为贡!
秦人骨硬,无以折腰,持七君之执着鼎定华夏,不令后世折腰!
恐怖片萧墙内外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萧墙内外剧照,萧墙内外hdbd高清版,萧墙内外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萧墙内外》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