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你?如果你进入到自己的一识深处,见到的会是什么景象?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又名《傀儡人生》,这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电影,只有半层楼高的诡异办公室,拉着蓝色幕布的木偶戏舞台,通往他人意志和思想的窄门门…充满了隐喻的故事和荒诞情节饱含导演对人格、意识、投射和集体潜意识的探讨……
使你成为你的到底是什么?
电影总共出现了三次木偶表演,每一场都是男主克雷格与自我的对话,他通过木偶投射自己的感情和欲望。 开头克雷格娴熟地控制着他手上的木偶,那木偶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舞台上行动自如。 街头,他再一次表演了精湛的木偶戏,神父和贞女,隔着门演绎着被压抑的欲望,投射的是他的意识;路过的小女孩看得出神,而克雷格被女孩的父亲暴揍一顿。
这个开场太有意思了,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同时导演好像在说:当心哟,你们可能都是别人操纵的木偶。
有想法,有灵魂的木偶师,却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找不到舞台,甚至成为世人眼中的loser,穷困潦倒,要靠妻子养活;而妻子包容善良,却对动物比对他更热情。
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寡淡而怪异。
所以当他发现了一个成为别人的机会,并且可以借此满足金钱和激情的欲望时,他没办法不动心,没办法不沉沦,甚至出卖灵魂。 那扇门后是另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他向往的,站在舞台的中间闪闪发光,得到心爱女子的身份。 他操控约翰·马尔科维奇,他成为了别人,又或者说被占据了意识的约翰·马尔科维奇成为了克雷格。
电影之外,由不得观众不思考:你之所以是你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从物质世界来看,克雷格消失了,他不存在了,约翰·马尔科维奇仍然存在,可是另一个层面,被占据了意识的约翰做的都是克雷格想做的事情,过的是克雷格想过的生活,他们俩到底谁还存在着? 1923年,弗洛伊德在“心理动理论”中提出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压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这三者构成了完整的人格,所以如果你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么也就不再拥有独立人格。 由此引申另一个问题。
你认为自己具有完整的人格么?
老实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商业广告、书籍、演讲,我们身处的世界到处都是别人思想的投射,而你也许不知不觉就被别人的思想占据和左右了。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和朋友谈天,突然脱口而出某个观点,可是却完全想不起来这个观点来自何处,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电影里,发现自己思想好像出了问题的约翰·马尔科维奇,循着线索来到了克雷格和玛克辛的公司,那里排着长龙,挤满了想成为自己的人。
就像你我身边,也无处不在想成为别人的人,对自己不满,羡慕着别人的光鲜。我相信,如果现实中也有一道门可以让你当15分钟别人,也会如电影中一般,排起长龙,人们会毫不犹豫掏出200元。
我们常脱口而出:“好羡慕你!”殊不知当这句话说出口时,背后是对自我的否定。
可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身上也自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品质。
就像电影中有象征欲望的人物玛克辛,她性感美丽,当听说了克雷格的经历后,是唯一 一个不想进入通道的人。
因为她本来就拥有驾驭一切的力量,她是冷静自知的,自始至终遵从内心的选择,最后从爱自己完成了爱他人的升华。
你的意识里还住着谁?
当你尽量避免被别人的思想左右,被信息爆炸的时代裹挟时,你以为你就能真正控制自己了么?
到电影的后半段导演甩出一个更重磅的炸弹,原来约翰·马尔科维奇是宿主,他的意识中即将入住一群想保持永生不死、年过半百的老人。
弗洛伊德提出了冰山理论,说明了在每个人的意识之下还有潜意识,很多我们自己都不能理解的行为源于潜意识的影响。
后来,荣格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他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几千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遗传倾向。
我们日常有许多你没有意识到的常识,比如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馒头,你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但因为你的父母长辈都是这样的。
最后,老人说,“孩子是下一个通道”,象征着集体潜意识也要进入下一个轮回继续传承下去。
而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审视、接纳、怀疑的过程,是最后成为乌合之众还是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智者?不得而知。
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持人格独立?
电影里导演其实也给了答案,答案在两位女性身上。
玛克辛一直幸运,她拥有得到一切的力量,是电影中最幸运的女子,名利、财富、爱情皆丰收。
她的做法很简单, 遵循内心的欲望,不掩饰,不压抑,不迎合,不奉承,不讨好。
玛克辛是清醒的,她爱自己胜过一切,直到她怀孕,即将生下洛蒂的孩子,她才开始了爱别人的旅程。
她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圆满生命。
另一位女主洛蒂,在第一次进入约翰·马尔科维奇的时候就发现,那条通道好像阴道,她发现了约翰的女性面,同时发现了自己身体里潜藏的男性面。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是同性恋。
换个方式来理解这句话,我认为是每个人都兼具男性和女性力量,感性和理性并存,男性有力量、勇敢、有责任感,而女性,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一个性格特质是山,另一个性格特质像水。
当洛蒂正视自己体内男性的力量,并最终将两者合二为一时,她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女性。
这个譬喻我真的很喜欢。
我们要做的也是找到平衡点,并最终接纳两者。
电影中,克雷格操控他人,彻底失去自我;洛蒂,通过他人,完善自我;玛克辛保持自我,驾驭他人;约翰·马尔科维奇,极度自恋,失去自我;而寄居者们,则是我们集体潜意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其操控。 可是我们仍有机会拥有独立意志,批判性思维,审慎地看待你遇到的观点,小心被别人的思想左右。